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演員憶:父親文革蒙冤入獄 平反后繼父欲離婚“讓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野史秘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直到1978年文革結束,父親也因為當年的案件被平反為冤假錯案而提前出獄,這就使得母親夾在父親與繼父中間,面臨著一個非常的選擇。而繼父又是個特別老實的人,他對母親說,你們一家人真的很好,我想成全你們。

本文系鳳凰視頻11月10日《我的父親母親》節目文字稿

丈夫文革入獄誓把“牢底坐穿” 怕連累家人勸妻再婚

我是演員劉波,我父親叫劉惠林,是位搞建筑設計的高級工程師,個性非常倔強、直白。在文革期間,知識分子是很不吃香的,父親那時因為技術方面的問題常和領導產生分歧,上級領導對他,也從剛開始的不滿意逐漸演變成了仇恨,但父親仍非常倔強的說,科學就是真理,你們到底能把我怎么樣。關系惡化的最終結果,就是父親被送進公安局,被判了八年的有期徒刑。

父親出事后,母親帶著我與弟弟去獄中看望父親。第一次獄中見面,父親就說,事情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不論是我與別人的過節所致,還是我真的做錯了,都不能讓孩子們來承受這個惡果。所以父親當時做了一個非常大膽、也非常痛心的決定——和母親提出離婚。因為一旦離婚,母親就可以跟父親劃清界限,此后在政治上也不會再涉及到子女,也能讓母親盡快找到一個經濟條件稍好的人一起生活。一開始,母親堅決不同意,但父親就表示,我現在已經被定性,甚至可以說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加上判我這么長的刑期,我不服,我要繼續上訴,官司打到底,哪怕把牢底坐穿,我也不可能服軟。

母親第二次帶著我與弟弟去獄中看望父親的時候,他們終于做出了那個艱難的決定——協議離婚。盡管這樣遵循了父親的意愿,但母親也并未僅僅出于改善家中經濟條件的考量而另覓他人,她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母親年輕時非常漂亮,相中她的人也很多,我記得當時有人給母親介紹了一位正團職的團長,工資過百,這在當時已經算很高很高了,但那位團長說了,你可以到我們家來,但你的兩個兒子不可以來,我可以給他們足夠的生活費,讓他們生活的很好。母親說,這不可能,你打死我我都不干,我會找第二任丈夫完全是為了我兒子,不是為我自己。這樣一來,很難一下碰到一個合適的人,母親就帶著我和弟弟,含辛茹苦的度過了三年時光。

繼父得知生父出獄做出“離婚讓位”決定震驚所有人

后來母親遇到了繼父,繼父對我與弟弟的成長也很關心,于是新的一家四口就這么一起生活了幾年。直到1978年文革結束,父親也因為當年的案件被平反為冤假錯案而提前出獄,這就使得母親夾在父親與繼父中間,面臨著一個非常的選擇。而繼父又是個特別老實的人,他對母親說,你們一家人真的很好,我想成全你們。可繼父越這樣說,母親就越覺得不能這樣做。父親聽我講了這件事,說,兒子,找個時間把你媽還有你繼父請到爸爸家里來做客,我要表達一下我的感激之情。就這樣,父親那天親手做了一桌飯菜,對我繼父說,您長我幾歲,我應該叫您一聲老大哥,我能看見我這兩個兒子長的又高又大又壯,作為孩子的父親我要面謝你,感謝老大哥你對我們的付出,現在一切都過去了,如果我能再與妻兒組成一個家庭,那何嘗不是更好,但如果那樣做,我們就會失去做人的底線和準則,我現在跟孩子們的母親就是同事關系、朋友關系。我記得當時父親以茶代酒,端起來要敬繼父與母親,而不論繼父也好、母親也好,端起杯子的時候,每個人都在流著淚。那一刻,我真的覺得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的繼父,真的都是非常偉大的人,盡管他們也都非常平凡。但正是這種平凡,它所帶給人內心的情感與震撼是非常大的。

此后父母各自生活,兩家感情融洽,每逢春節常聚在一起過年,直到二零零六年繼父去世……

繼父過世后,我就在想,父母畢竟是曾共同生活過17年的原配夫妻,盡管當年因特殊原因兩人分開,但現在老了,能否再在一起,相互間有個照應,也讓我們能少些牽掛,但后來我發現,這又是個很不現實的事情。

記得有次我們一家三口帶著父母去旅游,母親容易暈車,我們就特意請導游安排她與父親坐在大巴車的第一排。到了地方車門一開,就見下邊站著一個衣服上補丁落補丁的老太太,問導游說,姑娘,你那個塑料瓶可以給我嗎?導游就說,去去去,我們沒有塑料瓶,態度挺不好的。母親也沒問人家導游的意見,就說,姑娘,那個鐵桶里不是一桶塑料瓶嗎,你可以給她呀。父親就趕忙拽她,說,你管那事干嘛,那不是你的東西,人家導游也不愿意給,你干嘛隨意做主,人家導游本身還照顧你讓你坐前排,你這一路上還需要人家照顧,你這不是多事得罪人嘛。母親就說,那我有錯嗎,我覺得那老太太挺可憐的,我也是好心。倆人就因為這事吵起來,誰也不服軟。一會父親就跑來跟我說,兒子你給我定張機票,我不跟你媽玩了,我要回去,再這么玩幾天,爸爸能氣死。我與弟弟只好勸說,你跟我媽現在不是夫妻,是好朋友,一定要懂得朋友間的包容和謙讓,就這么和了一陣稀泥,兩人總算和好了。

后來我發現,兩人到老的時候,終于可以互相去關心。比如母親來到北京之后,經常會跟父親通電話,說,老劉啊,你最近糖尿病怎么樣啊,我看到報紙上介紹個土方子,我給你念,你記下來,照著做。相對的,母親性格比較急,有時會和我們拌嘴,這時父親就會和我說,我知道你們在外邊工作壓力也蠻大的,媽媽畢竟年紀大了,別跟她計較。我覺得這也是人生的一種幸福感,能夠看著老人一天天的老去,看到哪怕是一瞬間抑或是那么幾天的快樂,心里,也很欣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3153.html

相關閱讀: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