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450),北魏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縣)人,出生當世第一流士族-清河崔氏。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后人稱頌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
能體現他軍事才能的事件不少,比如說劉裕北伐后秦,向魏假道,崔浩獻“隔岸觀火”之計。北魏不用,結果3萬騎兵被劉裕“卻月陣”擊潰。等到劉裕兵進關中,崔浩判斷出了劉裕北伐的戰略意圖,和桓溫一樣,只是邀名圖晉,不會久留關中,關中最終還是會為北魏所獲,北魏可暫避劉裕鋒芒。結果完全正確。
崔浩制定了先滅夏、后征柔然的軍事策略,掃清了北魏同意北方兩大腹心之患。
除了以上事件中以外,崔浩在平息薛永宗,蓋吳暴亂,征討吐沒骨部落,吐谷渾以及南征劉宋等戰爭中屢獻奇謀,屢建奇功。
出身北方漢人士族的他,深得北魏皇帝重視與信任。
拓跋燾曾對崔浩說:'你才智淵博,歷事我的祖父與我父親,盡忠三世,因此我對你特別看重。希望你凡有所思,直言相告,助我治世。我有時脾氣不好,也許不能采納你的建議,但過后靜思,卻總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他還曾指著崔浩,對新歸降的高車酋長們說:'你們別看此人纖弱不堪,手無縛雞之力,但他胸中所懷,卻遠遠勝過甲兵。但我征戰前猶豫不決之時,都是他使我下定決心,而且總是大獲全勝。這都是他的功勞!"他曾召集眾尚書,下令道:"日后凡屬軍國大計,你們不能決定的,都應先征詢崔浩的意見,然后再可實施'。"
拓跋燾對崔浩不僅是信任,而且很親近。他有時到崔浩家中向他請教,崔浩接待皇帝倉促之間,來不及制作精美的食品,就搬出家常菜肴,拓跋燾總是高高興興拿起來就吃。崔浩進宮見駕,地點也不限于朝堂,可以出入臥室。真的是從來沒有過的君臣相得。
只是,美好的表象背后透露出來的真相總是讓人心驚,一場“國史之獄”就如鏡子一般照出拓跋氏與崔氏之間相互信任的原形。
風起于飄萍之末。
拓跋燾曾下令關閉長安沙門,焚燒寺院,搗毀佛像,史稱"三武之禍"。寇謙之以殺僧過多,曾苦求崔浩,阻止滅佛行動,崔浩不但沒有聽從,反而極力勸告拓跋燾要加大打擊佛教的力度。崔浩掌權后,"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表弟盧玄勸阻他,但他不聽,得罪了眾多的鮮卑貴族。其實在這里,我們感受到的是他本身的缺陷,太過相信皇帝對他的寵愛,卻忽略了“三人成虎”的危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0448.html
相關閱讀:慕容?簡介 十六國時期前燕末代皇帝慕容?生平
達摩并不是少林武術的祖師爺
南梁后廢帝蕭紀有多少子女 蕭紀的子女都是誰
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南朝宋齊梁陳皇帝有多少?
蕭衍簡介 南北朝時期梁朝高祖武皇帝蕭衍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