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是中國南北朝時的北方王朝之一,公元550年—577年。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史稱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北齊是一個地方性政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占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同時與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南朝梁、南朝陳等。
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擊庫莫奚、東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屬匈奴族),南取淮南,勢力一直延伸到長江邊,這時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制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例如,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定,不過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仍相當于倍田,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間。另外還規定了賦稅。
北齊特別是其后期的統治者,自皇帝至各級官吏,多昏庸殘暴,狗馬鷹亦得加封官號,賦斂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盡,府庫空虛。階級矛盾日趨尖銳,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更加表面化。
此外,魏收于此時編寫了魏書。
北齊(550-577),高歡死后,長子高澄獨擔魏朝大任,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殺。次子高洋襲位,這位“內雖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孝靜帝,建立北齊,改元天保,建都鄴。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所滅。
北齊歷史大事
權臣當道
高歡當權
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的實際創建者。小字賀六渾。渤海?縣(今河北景縣東)人。其子高洋稱帝后,追尊為太祖獻武帝(后被改尊為高祖神武帝)。高歡的先祖因犯罪徙居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世居北邊,生活習俗鮮卑化。
六鎮起義爆發后,他先后投靠杜洛周和葛榮;后脫離義軍投爾朱榮,受到寵信,任晉州刺史。葛榮失敗后,他收編葛榮余眾,以山東的冀、定、相諸州(今河北及河南北部)為自己的據點。同年,爾朱榮被魏孝莊帝殺死后,爾朱氏族人控制朝廷。普泰元年(531),高歡起兵聲討爾朱氏,在信都(今河北冀縣)擁立元朗為魏帝(后廢帝)。永熙元年(532)奪取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大敗內部不和的爾朱氏聯軍,進入洛陽,廢爾朱氏和他自己所立的兩個皇帝,另立孝武帝元修。高歡任大丞相、太師、世襲定州刺史,隨即平定并州,在晉陽建立大丞相府。東魏的建立,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高歡為人深沉,富于機謀。善用人,不問地位高低,唯才是舉。治軍嚴明,將士樂為效死。孝武帝想依靠據有關隴的宇文泰以消滅高歡,計劃不成,于永熙三年逃奔長安。高歡在洛陽立孝靜帝元善見,是為東魏。535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文帝元寶炬,是為西魏。東西魏皇帝,實際是高歡、宇文泰分別操縱的傀儡。
他統治時期,梁雖有北伐,但與東魏的關系仍以頻繁通使為主。高歡害怕北方士大夫望梁朝為正朔所在而投奔江南,也無意南向擴張疆土。魏分東西后,彼此抗爭,柔然的傾向對東西魏有舉足輕重之勢。高歡娶柔然公主,表示對柔然結交求和。孝靜帝即位,高歡即決定遷都于鄴,他多次與西魏作戰,雙方各有勝負。武定四年(546),高歡悉舉山東之眾攻西魏,圍攻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50余日,士卒戰死病死者7萬人,被迫退軍。高歡智力皆困,而發病。次年高歡卒。死后魏帝尊謚號為“獻武王”,后齊國建立,尊謚號為“獻武帝”,武平年間改謚為“神武帝”,廟號高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6477.html
相關閱讀: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南朝宋齊梁陳皇帝有多少?
達摩并不是少林武術的祖師爺
南梁后廢帝蕭紀有多少子女 蕭紀的子女都是誰
蕭衍簡介 南北朝時期梁朝高祖武皇帝蕭衍生平
慕容?簡介 十六國時期前燕末代皇帝慕容?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