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吳健雄為世界現代物理學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她在博士在讀期間就參加了制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解決了連鎖反應無法延續的重大難題,被人們稱為“原子彈之母”。她還驗證了著名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恒”和“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并先后獲得了各國政府及世界著名大學頒發的榮譽、學位和獎勵等,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物理女王”。
科學貢獻
1.1957年用β衰變實驗證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恒。
1956年之前,吳健雄已因在β衰變方面所作過的細致精密又多種多樣的實驗工作而為核物理學界所熟知。1956年李政道、楊振寧提出在β衰變過程中宇稱可能不守恒之后,吳健雄立即領導她的小組進行了一個實驗,在極低溫(0.01K)下用強磁場把鈷-60原子核自旋方向極化(即使自旋幾乎都在同一方向),而觀察鈷-60原子核β衰變放出的電子的出射方向。
他們發現絕大多數電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鈷-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就是說,鈷-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和它的β衰變的電子出射方向形成左手螺旋,而不形成右手螺旋。但如果宇稱守恒,則必須左右對稱,左右手螺旋兩種機會相等。因此,這個實驗結果證實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恒。由此,在個物理學界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1963年用實驗證明了核β衰變在矢量流守恒定律
吳健雄對β變的一系列實驗工作,特別是1963年證明的核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恒定律,是物理學史上第一次由實驗定實電磁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有密切關系,對后來電弱統一理論的題出起一重要作用。
3.在β衰變研究在的其他貢獻
關于β衰變的研究對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發展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吳健雄從事這一專門領域的研究多年,被公認為是這方面的權威。 證實了β譜形狀的源效應,澄清了早期β衰變理論中的一些錯誤,支持了費米理論。對β衰變的各種躍遷,特別是禁戒躍遷的全部級次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豐富和完善了β衰變的理論。對雙β衰變的研究。
1970年,吳健雄等報道了一次在美國克里夫蘭附近的一個600余米深的鹽礦井內進行的48Ca雙β衰變則實驗。實驗選在深礦井內是為了盡量減少宇宙線的背景輻射。
4.關于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方面的實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0385.html
相關閱讀:劉正彥是誰?劉正彥生平介紹
朱高熾誠孝張皇后簡介 朱高熾元配張皇后生平介紹
盤點:當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貴的書籍
朱元璋為什么又叫朱重八?
劉秀兄弟劉?結局是什么 劉秀的祖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