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山三娶樊梨花: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是以唐貞觀年間平定西北邊亂為背景,描述了一幅熱血兒女平亂定邊,沙場揮戈的壯麗畫卷。薛丁山三請樊梨花最為膾炙人口,被戲曲等藝術形式廣為流傳,成為民間家喻戶曉的故事。
唐代,薛仁貴率兵征討樊汀關。陣前樊梨花鐘情薛丁山,私定終生。被其父親怒斥,其父樊洪已將樊梨花許配給白虎守將楊藩,持劍要殺樊梨花,不料失足自觸劍鋒而死。樊梨花兩個兄長不饒,被樊梨花殺死。樊梨花開關降唐,薛仁貴收了樊梨花,感其忠義,令與丁山成婚。丁山誤解樊梨花殺父的意圖,休棄之。丁山陷烈焰陣,請出梨花趕救,又一次誤會而休之。梨花收薛應龍為義子,再救丁山,丁山疑而三次休之。后丁山兵敗,不得已救助于梨花,梨花詐死,丁山悔悟,夫妻和好。這就是薛丁山三請樊梨花的故事。
故事中的樊梨花美麗無雙,武藝最高,天下無敵,雖受辱含冤,卻申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樊梨花所體現的正是中國婦女偉大的獨立于世的精神,樊梨花也成為巾幗英雄。那么,樊梨花為何會愛上薛丁山?薛丁山又為何要三請樊梨花?主要原因是:
其一:樊梨花一直想嫁給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人。
在民間傳說中,樊梨花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子。樊梨花是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親樊洪為西涼國寒江關守將,兄長樊龍、樊虎協助鎮守。樊梨花自由跟隨驪山老母習藝,歷時八載,道法高強。當藝成下山之際,驪山老母給了樊梨花一句話:"將嫁與大唐小將薛丁山協助征西。"作為性格豪爽,敢作敢為的樊梨花,是不愿意接受其父親安排的嫁與西涼大將軍楊藩的,這樣的政治婚姻樊梨花是不情愿的。樊梨花心中,一直渴望著嫁給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人,更不喜歡楊藩城府深的自視過高,因此在大婚前夕毅然離家出走。梨花便找到師父驪山圣母。圣母卻勸梨花回去,因為她要去順應一個天命,她會助大唐滅西涼,并且在戰場上,梨花將會遇到她的真正姻緣。而且這個真命天子將來更可以保住樊氏一家的性命。事實正是如此,盡管梨花很是失望,心中真愛的人從來都不認識。但當大唐出兵攻打寒江關,梨花帶兵出戰在戰場上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白袍戰將薛丁山的時候,梨花心中便知道有緣人正是薛丁山,因此樊梨花不顧父親的阻攔,不顧兄長的不滿,一心要與薛丁山成婚。
其二:薛丁山沒思想準備,不打算與樊梨花成婚。
薛丁山是大唐平遼王薛仁貴的兒子,個性單純,愚忠愚孝,非常傳統,眼中只有黑與白。當薛仁貴帶兵來到寒江關的時候,樊梨花遵從師命開關降唐,薛仁貴要薛丁山與樊梨花結為連理,協助大唐繼續平西。梨花感到矛盾為難,因為她心中的夙世姻緣不但是個她眼中的又頑固又不懂變通的笨人,更是敵國的將領。但梨花相信師父圣母的話,認為丁山可保住自己一家的性命,唯有遵從師命順應天意,決定陣上招親。但是丁山根本從沒想過要娶樊梨花,當然沒打算承認跟梨花陣上成婚之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丁山其實從小就對老師的養女陳金定甚有好感,丁山對金定照顧有加,所以要丁山接納梨花是很復雜的。也因為丁山一開始就沒準備于樊梨花成婚,才會誤認為樊梨花殺父降唐是不軌不能接受的事情,才會三次休了樊梨花,又三次請出樊梨花。所謂感情總是需要一些磨合和錘煉,才能升華為真正的愛情。薛丁山三請樊梨花,是在平西戰場中相互認識,相互理解,最后結成幸福夫妻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樊梨花不僅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而且是一個以德報怨,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巾幗英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93097.html
相關閱讀: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