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王莽改制的積極意義是什么?王莽改制的影響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典故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王莽改制的積極意義是什么?王莽改制的影響

  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劉嬰)的禪讓后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開始進行的全面社會改革。

  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到了天鳳四年(公元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王莽曾經使社會各階層、各類身份的人都獲得過實際利益,因而贏得了最廣泛的支持。但在社會財富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這樣的政策完全沒有物質基礎,只能加速國庫的枯竭和財政崩潰。這些利益還誘發了得益者對王莽、對王莽改制過高的期望,一旦事與愿違,這些支持者馬上會變為反對者。知識分子如此,其他階級、階層也會如此。

  王莽改制中的改名。王莽要匈奴改為“恭奴”、“降奴”,將“單于”改為“善于”、“服于”,改“高句麗”為“下句麗”。他又輕率地決定動用武力,不僅導致邊境沖突,還使數十萬軍隊長期陷于邊疆,無法脫身,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北方邊疆民眾深重的災難。

  王莽掀起了空前絕后的改名運動,無論地名、官名、建筑名,差不多都改了,而且還任意調整行政區劃和行政部門的職權。這樣改一次已經夠折騰了,王莽卻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間改了五次,最后又改還到原來的。官吏和百姓根本記不住,所以每次頒發詔書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后注舊名。不但影響效率,造成浪費,而且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厭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3791.html

相關閱讀:朱元璋為什么又叫朱重八?
劉秀兄弟劉?結局是什么 劉秀的祖先是誰
盤點:當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貴的書籍
朱高熾誠孝張皇后簡介 朱高熾元配張皇后生平介紹
劉正彥是誰?劉正彥生平介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