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1日,是各大中小學開學的日子。中國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學校,你知道古代學生上學和現在有什么不同嗎?孩子幾歲能入學?新生入學有開學典禮嗎?掛科了能補考嗎?沒錢上學有“希望小學”嗎?
問:古代小學何時開學?
答:農閑時間搞教育,南北朝時期“春夏務農冬入學”。
古代的入學時間與學期的長短,各個朝代并不一樣,也與現代統一的“秋季入學”差別較大。
中國古代是傳統的農業社會,一切圍繞農事展開,小學教育亦然。入學時間,除“秋季入學”外,還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
在漢代,這三個入學時間很流行。據漢崔?《四民月令》記載,具體入學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從中可以看出,漢代的小學教育主要是利用農閑時間,這也是中國古代教學的一大特點。
三種開學時間,以“八月暑退”與現代開學時間最接近。如果是春季開學,一般在“正月望后”,即正月十五之后。到了南北朝時期,開學時間相對統一,“冬季入學”成為主流,《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說法,一個名叫李鉉的神童,當年便是冬天上學。
后來,冬季入學成為古代鄉村小學較為普遍的選擇,但具體時間與漢代有所不同,農歷十月份開學。宋陸游《冬日郊居》一詩中云,“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弊宰⒓捶Q,“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
開學日期的選擇,與學期的長短相關。古代的學期與現代完全不一樣,短者三個月,長者一年。冬學多“三月制”,相對較短,以明代為例,一般從每年的臘月到次年三月。如果是“八月制”和“十二月制”,一般都是春季入學,八月制一般“上元入學”,“八月終解館”;十二月制一般“正月望后啟學”,“歲暮罷館”。
問:古代入學年齡有啥要求?
答:大體在8歲至15歲之間,流行大齡入學。
現代一般規定孩子六七歲入學,古代晚于現代,大體在8歲至15歲之間。其中,為一些現代家長所忌諱的“八歲八糊涂”的8歲入學年齡,在古代最主流。好多名人都是8歲入學的,如東漢哲學家王充、宋代文學家蘇東坡都是8歲入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61861.html
相關閱讀: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