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古代中國朋黨之爭,最大的詬病是認“奴”不認“才”。腐敗透頂的晚清在這一點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滅乃至甲午戰爭的完敗亦與黨爭有關。晚清最突出的朋黨之爭,是湘淮黨爭。以李鴻章、左宗棠分別為首的湘淮兩黨,不顧外敵壓境,在窩里斗方面不遺余力,乃至衍生出丁汝昌葉志超無能之輩去前敵“挑大梁”,毀人又毀國。
湘淮黨爭不僅耗去了左宗棠與李鴻章的有限才華,同時,還使得他們在對人才的選拔上賭起氣來。非我族類,不管你才高幾斗,一概不用。世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有駑馬無數,而駑馬伯樂亦無數。把不合適的人放在不合適的位置上,不是下屬的錯,而是上司的錯。甲午戰爭中,李鴻章重用的兩個將帥??海軍統帥丁汝昌、陸軍統帥葉志超皆屬無能之輩。丁汝昌在水師提督這個位置上,只確保了一項基本原則:唯李鴻章馬首是瞻。把北洋水師打造成“李家軍”,這個丁汝昌確實做到了,至于其駕馭海戰的能量,卻差在千里之外。
丁汝昌雖為李鴻章器重的干將,但既非經天緯地之才,也非與世界接軌的新一代將官,而只是舊式封建一吏。他早年參加太平軍,當看到太平軍大勢已去的時候,被迫隨隊叛投湘軍,不久改隸淮軍,參與對太平軍和捻軍作戰,官至記名提督。1879年(清光緒五年),被李鴻章調北洋海防差用。沒有海軍科班出身,沒有正規海上訓練,只因為是“李鴻章的人”,所以淮系丁汝昌從陸軍轉行直接來領導海軍。丁汝昌對李鴻章言聽計從,其依賴之重,達到了沒有主見的程度,哪里還有海軍統帥的半點自信,儼然如李鴻章家丁一般。海軍統帥不求戰功,走的是“人身依附”的升遷之路,北洋海軍在丁汝昌的領導下,其實已經嬗變為一支“家丁部隊”。
在被李鴻章調北洋海防差用之前的近20年從軍生涯里,丁汝昌雖有長江水師的背景,但對于新式海軍的訓練卻是懵然無知;旧鲜莻“旱鴨子”,“水戰”經歷幾無,何況海戰。在調北洋海防差用后,到甲午戰爭爆發前這段時間,作為清國海軍的前線最高指揮官的丁汝昌是怎么表現自己“才華”的?家奴哲學駕馭下的北洋水師,主要目的是對內自重而非對外防御。故此,丁汝昌平時訓練,完全是在取悅上司眼球,走形式作樣子,戰性沒有,上操場可以,一上戰場就不靈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64785.html
相關閱讀: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