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蘇聯“告密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野史秘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在新任命的副主編的支持下,一批新的編輯人員使得仍任主編的布哈林不再能決定報紙的方針了。這是斯大林在黨內斗爭中利用告密取得成功的一個例證。

本文摘自:《同舟共進》2015年第7期,作者:鄭異凡,原題為:《蘇聯的“告密文化”》

告密制度是獨裁統治下的產物,無論在社會還是黨內,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互相猜疑,毒化人際關系,突破做人的道德底線,這樣的社會不會是和諧社會,更不會是社會主義社會。

告密合法化為“報告”

在蘇聯共產黨的歷史上一直存在告密的問題。

告密有兩種。一種是十月革命前被招募潛伏黨內的沙皇政府密探,最著名的一個名叫羅曼馬林諾夫斯基。此人1906年混入工人運·動,曾任工人委員會委員、五金工會理事會書記,1910年被招募為沙皇保安局密探。1912年在布爾什維克布拉格代表會議上當選中央委員,后又被選為國家杜馬代表。他的告密活動給布爾什維克黨造成嚴重損失。布哈林曾經覺察到馬林諾夫斯基的奸細行為,但列寧不相信,反而指責布哈林輕信流言蜚語,政治上不堅定。十月革命后馬林諾夫斯基回到俄國,奸細身份敗露,被判處槍決。這是向敵人告密的典型例子,這種人賣身投靠,已經不是道德問題,而是投敵叛變。

另一種告密是十月革命勝利后出現的新現象,即向組織密告周圍同事、同志的私下言行。在安全機關介入黨內斗爭,當權者用格伯烏(國家政治保衛局)的方式解決黨內意見分歧時,告密者往往成為安全機關的密探。這些人的動機不一,有的是出于愛國愛黨,有的是為了邀功請賞向上爬,有的是為了打倒對手,有的是為自保。

上世紀20年代,黨內斗爭逐漸激化。列寧生前,黨內出現分歧還可以通過爭論這種正常的方式解決。列寧患病和退出政壇之后,黨內斗爭開始走上不正常的道路。得到列寧支持的托洛茨基,與“三駕馬車”(斯大林、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之間在一系列問題上出現分歧。

1923年秋,工農產品價格的剪刀差引發銷售危機,國內出現工潮。黨內對解決經濟問題以至黨內民主問題等發生不同意見。

1923年9月俄共召開中央全會,內務人民委員兼格伯烏首腦捷爾任斯基在會上做報告。他提請全會參加者注意,黨內生活的停滯、黨內存在非法派別集團、任命制取代選舉制等已成為一種危險,瓦解黨對工人階級的政治領導,這些事實證明黨內狀況不良。為監視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格伯烏早就安排其黨員以及了解情況的非黨人士充當線人,監視并密報他們的活動。鑒于工潮和黨內存在派別活動,他建議責成所有共產黨員向格伯烏報告黨內的非法派別集團。

十月革命后不久,即成立了全俄肅反委員會(全名為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契卡),它很快獲得了非常權力,即逮捕和不經法庭審判直接處死的生殺大權。這種情況一直延至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初期。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正常經濟活動的恢復,契卡的工作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列寧決定改組契卡,削減其權力。1922年初契卡改組為國家政治保衛局(格伯烏),屬內務人民委員部管轄,任務是鎮壓公開的反革命暴亂,從事反間諜工作,保衛鐵路和水路交通線,保衛國家邊界等。它有搜查逮捕權,但已無處決權,案件必須移交法院審理判刑。這是把蘇維埃國家納入法制軌道的一項重要措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08202.html

相關閱讀: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