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傳統,就是皇室財政與國家財政很多時候還是分開的,皇家的歸皇家,國家的歸國家,不過,因為天下是私家的天下,皇帝免不了常常要把手伸到國庫中,把國庫的錢財竊取到皇家的小金庫中。
先拿西漢來說,當時國家規定的田賦、14歲以上成年人的人頭稅、賣官鬻爵的收入、鹽鐵專賣的收入都歸國家所有;而土貢、山澤園池的出產、關稅酒稅的收入,都歸皇家所有。有意思的是,14歲以下未成年人的人頭稅,叫做口錢,每年23文,其中的20文歸皇家,3文歸國家。就是說,皇帝及其老婆孩子瀟灑揮霍的費用中,有不少就來自3歲到14歲孩子的人頭稅。那么,小孩人頭稅對老百姓有多大的影響呢?
歷史記載,大臣貢禹上奏皇帝說,有些人家因為交不起孩子的口錢,孩子一生下來就被掐死了。按理說,一個孩子一年23文錢好像并不多,至于把自己親生的孩子活活掐死嗎?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么簡單,原來每個孩子每年23文只不過是上面的規定,而下面實行起來卻成了一年中多次重復征收,再加上地方還有種種附加,數額早已經是規定的數倍。漢武帝把孩子的人頭稅從7歲提前到3歲,下面征收的時候,常常是孩子落地就要交稅。因此,孩子人頭稅造成了民間大量的殺嬰現象?梢姖h朝皇帝的小金庫,是如此的罪孽深重,血跡斑斑。
即便到了如此地步,歷史上那個臭名昭著的漢靈帝還不滿足,總是打創收的主意,于是,開了個大商鋪,專門批發官帽,并毫不客氣地把賣官鬻爵的收入劃拉到自己的小金庫里。為了讓自己的官帽批發部生意紅火,他專門在西園成立了一個官爵交易所之類的機構,和一些熱衷于買官買爵的人討價還價。一個叫崔烈的名門望族花500萬錢買了個司徒,問兒子人們怎么看他買官的事,兒子實話實說:“論者嫌其銅臭!辟u官銅臭難聞,但是比起征收口錢而逼得窮人殺嬰,好像還不算是最邪惡的。
此后的朝代,基本也就是這個樣子。宋朝從開國皇帝趙匡胤開始,就專門設立了內庫,名字叫做“封樁庫”,即把每年節余的國家財政藏到這個庫里面,初衷也是作為財政準備金,用來應付國家突發事件,但后來也變了性質,成為皇帝的小金庫。當然,國家一旦遇到戰爭、災荒之類大事的時候,大臣們總是念念叨叨想讓皇帝破點財,拿出點小金庫的私房錢度過難關,有時候就連主管財政的三司官員也會厚著臉皮跑去向皇帝借錢,皇帝雖然極不情愿,但也只好借錢給政府。雖然政府很講誠信,總是能夠把皇帝的私房錢按時歸還,但就是這樣皇帝也忍受不了這種形同勒逼的所謂借錢。真宗皇帝不得已就一面規定以后每年從小金庫無償給三司撥款60萬,同時下詔“切誡三司,毋得復有假貸”,一面又惡狠狠地規定,“內藏庫專副以下,不得將庫管錢帛數供報及于外傳說,犯者處斬”。因為有這樣的家法,宋朝皇帝小金庫到底有多少私藏,沒有人知道。在宋高宗時期,坊間流傳他的小金庫每年占去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
宋朝的皇帝盡管很不情愿,有時還是會拿出小金庫中的錢財資助政府。到了明朝,皇帝則反其道而行之,不再從自己的口袋里往外掏錢了,而是想方設法勒索政府,把國庫的錢財弄到自己的口袋里去,內府動輒將國庫數十萬兩銀子挪到內庫也成了最稀松不過的平常事,而最多的一次居然拿走了2400萬兩銀子。在內憂外患面前,政府沒有銀錢支付軍餉,而皇帝卻“諭廷臣足國長策,不得請發內帑”。意思是說,大臣們要想出長久的解決辦法,不要總打皇帝小金庫的主意,皇帝也得過日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10854.html
相關閱讀: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