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
新柳
——[宋]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解釋】
新柳:早春季節剛抽出新葉的柳樹。
百尺:夸大寫法,非確數,極言柳條之長。
且莫:亦可作“切莫”,相稱于“千萬不要”。
只:只有,只留下。
蘸:讀zhàn 。
引:延伸。
【古詩今譯】
長長的柳條輕拂著銀光閃耀的池塘,那嬌嫩的柳葉沒有一點兒深清碧綠,只留下一樹嫩綠鵝黃。柳條固然看著很長,可它并非延伸到了池水里,而是水中的倒影將它拉長了。
【賞析】
楊萬里(1127-1206),宋代有名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寶謨閣學士。他的詩同情庶民疾苦,構思新鮮,感觸奇特,語言活潑活躍且富有幽默,F存詩作四千二百多首。
這首小詩畫面清爽,節奏明快,讀來恍如身臨其境,好像沐浴著融融的陽光,吹拂著溫煦的東風。字字句句無不吐露著詩人愛護新柳,熱愛春天,酷愛生涯的蜜意。
“柳條百尺拂銀塘”。作品開篇首先為咱們刻畫了一幅初春時節柳樹池塘兩情依依的整體畫面。“百尺”寫了柳的婀娜與旺盛,“拂”寫出了柳的輕揉,像手?女的纖纖玉手輕拂著銀光閃爍的池塘。如斯一來,一幅清新、煦暖、鮮亮、靈動的春樹春水丹青就浮現在了讀者眼前。
“且莫深青只淺黃”。在這一句理,詩人以濃厚的筆墨寫柳葉的色彩。“且莫”即“切莫”,有“千萬不要”的意思,但在這里應當理解為“一點兒……都不”,就是“一點兒深清的綠色都沒有”;“只”制約了柳葉顏色的單一跟純潔,沒有其余顏色,只有鵝黃嫩綠,“且莫”和“只”這兩個限度性的詞語豈但傳神有效地寫出了初春時節柳樹的特色,同時還流露了詩人愛惜新柳的密意。
以下兩句集中筆墨揭示“柳條”何以“百尺”長的起因。
“未必柳條能蘸水”。“未必”,即不必定,意思就是說從遠處望見的那些長長的柳條,未必就是真的已經長到了延長到水里。“蘸水”,在這里能夠懂得為舒展到水里。
“水中柳影引他長”。這最后一句中的“引”字用得妙,既闡明了柳條之所以“百尺”長的原因,又賦予了柳條倒影以性命的活氣,這一擬人伎倆的應用,出乎意料地把新柳,甚至于把全部畫面都寫得靈動鮮活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274441.html
相關閱讀:古代關于贊美女性的詩歌集錦
毛澤東詩詞
關于夢想勵志詩歌朗誦
青春勵志詩歌5首
關于經典的英語勵志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