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江湖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經久不衰:
當四年的快樂與激情過后,大學提著褲子從你身上站起來時,冷冷地對你說:你可以走了,把青春留下。這時你才感覺到,不是我上了大學,而是大學上了我。
究竟是你上了大學,還是大學上了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加上時間的維度,剛畢業,1年后,3年后,5年后,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解讀。上與被上重要嗎?不重要嗎?
我想說的是:
別傻了,在大學,你就該野蠻生長。
一、大學畢業,你的可能性??你的專業
7月初,去北京參加本科同學聚會,總共去了15人,其中8人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有關,7人所從事工作完全與工作無關。所從事的行業有IT,銀行,傳媒,環保,教育。職位涉及技術服務,銷售,行政,技術研發。
說好的一個專業?哪里去了?
再來看看社會名人們的專業:
是不是有種下面表情的趕腳?
看看周圍的朋友、同事、熟悉的人、陌生的人,你會發現,當年的專業,只是一個專業,而你已不是當年的你,上與被上已不重要。
二、大學里的你,該怎么野蠻生長?
小伙伴們開始嗨皮了,既然有這么多可能性,那大學就愉快地玩耍吧。
如果你真的玩耍了,那可能性就逐漸地降低,低到沒有可能。
怎么樣讓這種可能性變大,變成現實,才是你最應該做的。
而在大學,你就該野蠻生長,讓更多的可能性出現,讓更多的可能性變成現實。
1.上大學是為了什么?
前幾天,去一個機構,給大學生們講生涯規劃的知識,學生問到最多的就是畢業了,我該找什么樣的工作?
從結果導向來看,最切實、最有用、最迫切的就是"上大學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
別談為了理想,別談具備學習能力,那些是扯淡,
在生存還沒有保障的時候,找份工作,才是你最先應該做的。
請注意,是找份工作,不是找份好工作,就像找男女朋友,你認為的好工作多了,可好工作不一定看上你。
2.大學里,你的身份是什么?該怎么學習?
如果把學生也看成是一份職業的話,學生的工作主要是學習,以學為生。
沒有個好成績,沒有寒窗苦讀(可能也是咖啡+公寓),找工作的基本硬條件,被篩掉了,人生的可能從你未見到面試的人,已經結束,豈不是很悲哀。
所以,以學為生,考個及格多點的分數,不要掛科,老老實實地把學位證和畢業證拿到,讓你的人生可能不要停留在辛苦地通過簡歷這個階段。
究竟學習該占用多少時間呢?
在講座中,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心中想:這不是坑嗎?為了表現我的真誠,以我的過往經歷,我認為只需要50%的時間,甚至,這個時間還有可能多,大學的課程,真的沒想象的那么難,大學生的時間真的那么多,那么長。
課程容易的可以用三天三天時間通宵作戰,最后考過。
時間多的,長的,在宿舍通宵看三天三夜,看完一部52集的連續劇,然后,昏天黑地地再睡上三天三夜。
所以,學業專業上的學習,以考試通過為目的話,50%時間足夠,學習的方法,這個不用多說了,大家高考怎么考的,這個級別簡直是小CASE。
如果是以學霸為目的,學習方法,這個更不用多說了,你直接問你專業的學霸,要么跟著學霸,觀察下,相信你對學霸會有新的認識。
寫到這,估計有人開始罵了:說好的野蠻生長去哪兒了?,你個騙子,XXXX。
我想說的是:野蠻生長,重要的是生長,而不是野蠻。
但如果不野蠻的話,你的生長可能真就成了被無情地上了。
下面大餐來了。
3.野蠻生長的路徑。
如果以找份工作作為目標,那來看看工作,職業的世界有什么?
這個模型是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三點一線模型。
首先,最終定位,指的是職業世界有什么。
畢業后的工作你的專業,上面已經論述,不再贅述。
既然不只是專業,還有什么呢?
畢業后的工作=專業+興趣+其他你嘗試的任何事情(比如學生會的工作,教育機構培訓)。
這就是你的可能。
其次,你的能力和資源。就是你憑什么得到這份工作?
能力是什么?能力是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素質。
比如說,你有學習能力,怎么能體現出來了?相比于本專業同學,你又學習了另外一個專業,并順利通過,拿到學位證。這就可以證明你比你同學的學習能力強。如果你本專業學科都沒有順利通過,就不要說自己學習能力強了。起碼在學習專業學科上,你的學習能力不強。
所以,要想證明你的能力,請拿出,你成功的案例,寫在你的簡歷上,而不是,沒有結果的事情,臆斷出來的事情。
資源是什么?人、財、物、時間、精力。有些是可再生資源,有些是不可再生資源,你需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些資源,提升你的能力,換取更多的資源。
最后,問問自己,你想要什么?
講座中,當我問到學生們,你到底想要什么的時候,大多數回答我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我想要富有,車子,房子,票子
這個階段,你想要的,大多受家庭、社會的影響。就是你?吹降钠帐赖某晒r值觀的外化。自我的探索還未開始,或者說剛剛開始。
關于這一點,需要不斷地嘗試,在一次次實踐中明確到底你想要的的別人的尊重?做成事情的成就感?滿足內心的幸福感?
問自己最有成就,最幸福的三件事是什么?然后去實踐,在現實的世界中去尋找自我內心的答案。
4.野蠻生長的方法。
既然路徑已經看到了,方法也出來了。
50%的時間用來學習,順利通過,讓工作中的專業這種可能實現。
50%的時間不斷嘗試,學生會,教育培訓,你的其他興趣,讓工作中的非專業這種可能實現。野蠻嘗試,野蠻試錯,因為,大學的成本最低,再不野蠻,等到工作的那一天,野蠻帶來的更多的是傷痛和無法挽回的損失。
50%不斷嘗試新事物的時間中30%的時間,鍛煉你的軟技能。
記住,能力是從事情的完成結果中體現出來的,請善始善終,不要無疾而終。
三、野蠻生長,就是為了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小時候,你是否被父母,老師,親戚問到:長大后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長大后,你是否被同學,朋友,老板問到: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結婚了,你是否被老婆,女方的父母,親戚問到: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哪怕在娛樂節目中,評委必會問選手的一句話是:你的夢想是什么?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更應該不斷問自己。不要被這句話裹挾,也不要聽得麻木不忍。
做自己,也許在你的內心,聲音很強烈,而你該做的不僅是自己,更要做事,去行動。
去野蠻生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660165.html
相關閱讀:大學生創業要過的20道坎
給畢業生的一封信:賺錢救世界
大學勵志文章:多努力一次
鄭大5名保安考研成功,現實版?絲逆襲
大學勵志:是什么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