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學的真實經歷
不怕大家笑話,我也是985學校的畢業生,可是到了畢業的關口,我真不清楚這985學校到底好在哪里,不妨把學校里我閱歷的事件跟大家說說,大家看個笑話。
大一剛入校,說瞎話,大家的學習熱忱都很高,寢室里還磋商要天天晚上九點半聚到一起,看看一天的課程有哪些疑難,相互探討一下。學著學著,我們就問老師,你說這些數分高代都是干嘛用的?老師苦口婆心的給我們講了一通思維的主要性,而后我們向算法設計者,盤算機編程高高手挺進,自身當初考大學報的應用數學系,認為有啥利用,問明白以后才知道,咋地也得到了博士才干有運用,本科研討生階段就是數學系。以前沒出去逛逛,接觸社會少,到了學校,看到了300多平方米的墻上全是“日租,小時租”的廣告(現在好像被強行肅清了,不外所有的角落里還是有),還以為是考研考博的人為了最后溫習沖刺而發生的需求,哪里知道是人類天性支撐的剛性需求。實在最讓我們這批人轉變觀點的,是期末考試。
期末考試,大家都是第一次考,當時的氣氛和高考差未幾了,自習室找個處所都費好大勁,寢室早7點到晚9點之間基礎沒人,可考卷一發下來,傻眼了,太簡略了,簡直所有人都明確了:平時你能夠干任何你想干的事情,只有考前一個月看看書就行。
到了大二,也就是中國通貨膨脹流動性開端泛濫的時候,學校四周是網吧遍地開花,很多人都被吸引到網游世界了,依照我看見的比例,當時重大成癮的大概占男生的%20左右,我是指常常去通宵玩,或者白天能玩6小時的(我上網3小時,就得躺1小時,生成對屏幕過敏),最長者,可以持續一個禮拜通宵5次,白天也在,只靠便利面等垃圾食物保持最低需要。當時我還是副班長,擔憂鬧出人命,還去強拉過人回來。當時的課程很忙,一個學習的考試可能有10幾門,然而最后只有兩個人留級了,還有一個是因為腰間盤考題,為什么呢?
本校的考試有幾個特色,第一,素日成就占30%,如何評定,就是平時交不交功課,來不來上課,作業可以是繕寫的,沒問題,只要交,最少闡明你立場好,我剛開始還不抄,成果因實力不佳且平日成績不夠,掛了科。至于點名,當初履行的都是國民代表軌制,九常委代表13億,我們一個代表2,3個不成問題吧。30%啊,這在任何一個公司都是排名一二的大股東啊,這些股權就這樣得手了。
第二,考試前一節課,老師都會劃范疇,有些老師的精確度能達到美國GPS的精確度,但最次的,也能到達中國GPS的準確度。也就是說,背題,就是你的不二法門,考試有10道題,老師個別會留下15-25道題,招來高手做完,每人復印一張,都構成了制式設備了,一點問題都不。
第三,批改試卷的標準問題,這是我的親自經歷,有一次由于一些起因,概率論我一點都沒看,只在考前看了看老師的題,但切實是積重難返,考完了感到本人要掛,就趕快去了系樓。去了大吃一驚,前面都排了好幾個了,有的為了保研要分,有的為了出國,但為了合格似乎就我一個,我沉思不急不急,出去看看,偶爾間發現大廳中有一男一女,在批改試卷,恰是我們的考卷,我湊上去偽裝看書,看他們如何改卷。大吃一驚:只要寫字就有分數,甚至把標題中呈現的數學詞匯說明一番,哪怕離題萬里,都能得多少分,暈倒暈倒,最后還是過了。
到了大三大四,咱們的考試就笑話百出了,有時候考4道留6道題,有時候斷定對錯能占40分,有時候測驗沒去都能過(實在,我同窗選的日語課,考試忘卻去了,回首發明了個62分),真的就跟版主趙行德說得一樣,大學就像開玩笑一樣,擴招當前就成了托兒所了,害得我只好考GT,去南方東北散心,看經濟學心理學政治歷史方面的書(光買書花了1000多,良多書仍是在藏書樓借的)來打發時間。
當然,我是那種不求長進的,數學系有15%的人,還是十分好學的(和擴招前的比例一樣),許多人每天在圖書館學習,我就在他們旁邊看閑書,后來遇上這次金融危機,大家的職業都不太好,絕大多數知難而進,羅唆都去考研考公務員了,我同寢室的簽約才1500一個月,還是干軟件這種很費勁的活。不曉得失業率是不是應當把這些被動考研的都算上,加上這些,今年的大學生失業率不會少于一半。
這只是我真實遇到的一些事情,現在其實挺懊悔的,啥都知道點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粗通,這樣是最不幸的,英語讀寫都可,但相對達不到口譯的程度,文章能看懂,但翻譯還欠佳,就是這樣,好好投簡歷嘗嘗看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90032.html
相關閱讀:大學勵志:是什么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創業要過的20道坎
鄭大5名保安考研成功,現實版?絲逆襲
給畢業生的一封信:賺錢救世界
大學勵志文章:多努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