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孔子家語》上記載,楚恭王好打獵,一天在圍場里追逐一頭野獸,縱馬飛奔,回來時才發現自己一張心愛的寶雕弓遺失了,非常懊惱。
隨從安慰他說:“大王,你還記得大約在何時何地遺失的嗎?我們替你找回來。我想圍場附近的是沒有膽量隱藏大王御用的寶弓。”
恭王釋然地說:“算了,楚王遺失一張寶雕弓,大不了還是楚人撿去的,何必麻煩尋找呢?”此事過后,人人稱贊恭王“寬宏大量”。
孔子聽到此事,感嘆地說:“度量還不夠寬宏!如果改一個說法,說‘人遺失了弓,人拾得了弓’,多好!添一個‘楚’字,多么小氣。”
楚王因丟弓還是被楚人撿到所以覺得欣慰,這本身就說明了還是用小我的方式在思考,未能達到大我的境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033948.html
相關閱讀:把握一顆珍珠的幸福!
保持住心理年齡年輕的途徑
每年一信
松垮的黃襯衫-心靈雞湯
時間留下的總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