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心悅
說話之前,有三個篩子:真實、善意和價值。真實和善意比較容易理解,而價值卻總是被很多人忽略。那么,怎樣才能說出有價值的話呢?說出有價值的話,要經過三關。在脫口而出之前,你需要仔細考量。
記得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放棄了會計專業,不打算去銀行工作。父母很擔心,他們認為銀行是個鐵飯碗,說:女孩子,還是要找一個穩定的工作。
后來,我輾轉奮斗了10年,成了一名職業經理人。在父母終于覺得算是穩定的時候,我又毅然辭職,進入心理學領域,成為一名自由培訓師。父母從沒有聽說過這么一個行當,充滿了不安,對我說:你要謹慎,自己創業不是那么簡單的。心理學是什么?千萬不要誤入歧途啊。
我們都是在用自己有限的經驗衡量別人的人生。我們了解的別人,也都只是別人的一個片段。即使是父母,也在感嘆長江后浪推前浪,自己過的橋還真不一定趕得上今日孩子走的路。那么,作為管理者的你,作為專家的你,作為朋友的你,真的確認,你認為對的,對別人來說,一定是對的嗎?你的句句肺腑之言、苦口婆心,你的那一句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是真正為了別人好,還是為了自己的期待?
你遇到過口若懸河、夸夸其談,卻絲毫無法打動客戶,甚至把客戶嚇跑了的銷售人員嗎?
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式的溝通,總是難以擊中人心。因為,你說的真的未必是他所需要和在意的。
想判斷你說的話是否是別人關注的,一點也不難。當對方關注你說的話時,他往往會有這樣的表現:
密切關注的眼神,瞪大眼睛;
向你微微前傾的身體;
放下手中的活,認真地聽;
表情會根據你講述的情境發生變化;
開始沉默,思考。
如果你的溝通對象頻繁提問,接過話題滔滔不絕,反而未必是關注的表現,那也許是表明他更關注自己。
咨詢師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藥物和治療技術,而是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也就是說,病人對醫生的信任,對于治療的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不信任,即使說了再多有道理、有意義的話,對方心里也會打上一個問號。就算表面上言聽計從,背后恐怕仍是我行我素。對于信任的感受和判斷,每個人都不一樣,這個還需問問自己的心。
過了上面的三關,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可以開口說一些有價值的話了。不過遺憾的是,基本上這三個問題過后,很多話已不必說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275490.html
相關閱讀:培養人脈的106個技巧,有心人一定要珍藏!
你在我背后開一槍,我依然相信是槍走了火
死撐出來的面子,最后往往反而讓你沒面子
裝糊涂是門藝術
改善人際關系的四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