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留些尊重的距離
人乃社會動物,需彼此交往,又具思想性,需保持獨立。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如何使之有度?一個在時間以南,一個在光陰之北,人與人相處,留些尊重的距離。
世俗生活,沿自傳統規矩,儀式即程式,言詞似臺詞,彼此恭維,彼此消遣,蒙田便定義之:大眾的常識是一種侮辱。時間但長,必生厭倦,梁實秋也厭倦了:我;孟胫L雨故人來的境界,在風颯颯雨霏霏的時候,心情枯寂百無聊賴,忽然有客款扉,把握言歡,莫逆于心,來客不必如何風雅,但至少第一不談物價升降,第二不談宦海浮沉,第三不勸我保險,第四不勸我信教,乘興而來,興盡而返,這真是人生一樂。這與大齡青年怕問婚事、平常學生怕問考分、衙門職員怕問升遷似,幾處笙歌,幾家??,每個階層都有不如意。
悲火常燒心曲,愁云頻壓眉尖,若說女性的情愫敏感,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檻桿,文人的不快尤多。林徽因既是女人,又是文人,身未動,心已念,內有悒悒,言之怏怏:十年前,你愛我,我逃避不見,十年后,我愛你,你不在身邊。人生的錯過就是如此。一剎便是永遠,追悔也是紀念。在心的修行途中,絕不允許投機,面具必被撕毀,謊言必被揭穿,誰也無法幸免。此話之掘地探深,似心病一場后的徹悟頓得。
有共同的淚點,共同的笑點,共同的飯點,此為至交,若無此,與其無謂交往,不如自我相處,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縱使至交,又將如何?王子猷雪夜訪戴,未至而返,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此孤冷不在雪,不在曾照十三州的冷月,在人。魏晉風度里的人物,若歸入現實之中,量大都不招人喜歡,正如北島所言:某些人很難歸類。他們往往性情古怪,思路獨特,不合群,羞怯或孤傲。
虛擬空間的互聯網時代,為交往保持了適當距離,因而避免了社交中的恐懼或厭惡。哥們兒,麻煩讓一下,你擋了我的手機信號,雖為謔語,卻是這個時代標志之言,是對彼此距離的強調。雖說網絡便捷了生活,溝通了信息,卻丟失了面對面說話時表情中所含的附加信息,故會面接觸仍有必要。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彼此可輪流扮演說話人與聽話人的角色,傳受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言辭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他們能帶來最大的幸福,也能帶來最深的失望;能把知識從教師傳給學生;言辭能使演說者左右他的聽眾,并強行代替他們做出決定。言辭能激起最大強烈的情感,促進人的一切行動。為人處世弗洛伊德所指,即面對面交往之功效。而網頁上的一次點擊,即專注的一次中斷,未見有此功效。
若正確,多言不若守靜,不必過多爭辯,逼對方于絕路;若優秀,多才不若蓄德,不必刻意賣弄,朋友漸成陌路。哈維爾提倡過《對話守則》:對話的目的是尋求真理,而非斗爭;不做人身攻擊;保持主題;辯論時要用證據;不要堅持錯誤不改;分清對話與只準自己講話的區別;盡量理解對方。此即尊重的距離。
求心不求佛,調心不調身,凈土當凈心,心凈即土凈。土凈了,與世俗的距離便產生了,心凈了,與世人的距離也產生了。此智者所思,尊者所為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311944.html
相關閱讀:你在我背后開一槍,我依然相信是槍走了火
改善人際關系的四大原則
死撐出來的面子,最后往往反而讓你沒面子
裝糊涂是門藝術
培養人脈的106個技巧,有心人一定要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