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木雞其實并不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哲理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呆若木雞———這個成語人人會用,但是談到它的出處,就叫人有點呆若木雞了。

  一日讀《莊子》,讀到一則小故事,赫然發明里面也有一句成語,等到把故事讀完,這才驚覺咱們素日可能把成語都用錯了。

  這個故事是教人怎么養雞:

  有一位紀先生替齊王養雞,這些雞不是一般的老母雞,而是要練習好去加入競賽的斗雞。

  紀先生才養了10天,齊王就不耐心地問:“養好了不?”紀先生答道:“還沒好,當初這些雞還很自豪,自卑得不得了。”

  過了10天,齊王又來問,紀先生答復說:“還不行,它們一聽到聲音,一看到人影晃動,就轟動起來。”

  又過了10天,齊王又來了,當然仍是關懷他的斗雞,紀先生說:“不成,還是眼光鋒利,咄咄逼人。”

  10天后,齊王已經不抱盼望來看他的斗雞。

  沒料到紀先生這回卻說:“差不多可以了,雞固然有時候會啼叫,可是不會惶恐了,看上去似乎木頭做的雞,精力上完整籌備好了。其余雞都不敢來挑釁,只有落荒而逃。”這便是“呆若木雞”的出處。

  本來,目瞪口呆不是真呆,只是看著呆,實在可以斗,可以挑戰,能夠嚇退群雞。活蹦亂跳、驕態畢露的雞,不是最厲害的。

  目光凝聚、巋然不動、貌似木頭的雞,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用出招,就令敵人沖鋒陷陣,傷感語錄。

  木雞不易得,養雞人知道。

  武林高手難求,行走江湖的人也曉得。

  “望之似木雞”,這是斗雞尋求的境界。不是驕氣,呆氣。

  表面的活躍、逞強、聰穎,都是好的,然而還不夠,還須要一直地錘煉,把急躁跟妄動收斂起來,把力氣凝集于內,看似呆呆的,無啥稀罕,可是那些居心挑戰、爭先恐后的斗雞,遇到一動不動卻內蘊真氣的木雞,卻基本不得近其身,對方還未出手,本人先就嚇破膽了。

  呆氣難得。

  “專橫跋扈為誰雄”,誠然是一種好漢激情,然而真正的技斗者,是閱歷了多年的鍛煉,終極才說:“差未幾可以了。”

  動如風,不動如山,動與不動都是力量所在。

  驕氣、盛氣,仿佛是斗雞的基礎前提,而呆氣,才是可以克敵制勝的內在氣力。

  “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值得從新想一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16527.html

相關閱讀:忘我的追求
貪心的后果
兩支粉筆
彎一次腰后來沒完沒了的彎腰了
聰明害死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