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只饑餓的知更鳥看見了一條一寸蟲,碧綠綠的像是一小塊祖母綠寶石,停在樹枝上,它想一口吃掉它。
一寸蟲說:“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蟲,我很有用,我會量貨色。”
“真的嗎?”知更鳥說,“那你來量一量我的尾巴。”
一寸蟲“一、二、三、四、五……”量出了知更鳥的尾巴。
后來,它遇到了火烈鳥、巨嘴鳥、蒼鷺、雉雞、蜂鳥,它們當然也都是要吃掉一寸蟲,可是它們接收了一寸蟲的懇求,讓它量了各自獨特的頸子、大嘴、長腿&hellip,傷感;…
當初,一只夜鶯來了。“量我的歌!”夜鶯這樣要求。歌聲是夜鶯最特殊的美好,最無可比擬的才干,咱們不是在無數的詩里夸獎過它的動人嗎?那位丹麥的詩人安徒生甚至還用一個完善的童話來寫了一個《夜鶯》的故事。所以夜鶯這樣請求,可以說它很不講理,也可以說合乎它的邏輯。是的,假如一寸蟲不能量,那么夜鶯會吃掉它。
可是一寸蟲說:“我樂意試一試,你啟齒唱吧。”
夜鶯唱了。它沉浸、驕傲地閉上了眼睛。
量聲音當然是不能在夜鶯的身材上量的。聲音美妙地飄漾得很遠,所以一寸蟲當然要漸漸地爬,緩緩地量,始終量到它的止境。
它爬啊爬啊,量啊量啊,一寸啊一寸,最后它跑得九霄云外了。用本人的才能是能夠得到觀賞的,興許還能解除性命的險困。
有能力也須要先容給別人聽,這樣別人才可能部署你試一試。
哪怕碰到不講理的人,也應該很冷靜、很從容,不要非指出他的邏輯過錯,不刀,揮舞拳頭也非要搞清長短。你以為跟一個只會沉迷在自己邏輯里的人,揮動拳頭真可能成功嗎?還不如就聰慧地去“量”吧,惹不起,那么我們就躲吧。躲掉總比被吃掉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21025.html
相關閱讀:貪心的后果
兩支粉筆
彎一次腰后來沒完沒了的彎腰了
聰明害死鷹
忘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