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心中有景,處處花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生活感悟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當人們感到生涯平庸,厭倦面前所有的時候,就有遠行去尋覓風景的激動,惋惜的是有的人一旦身臨名山大川,面對做作山水,回身卻又生出風景不外如斯的感嘆,以為世間難覓真正的風景。
  
  風景在哪里呢?為什么一棵小草,一束野花,一片楓葉,一株孤松……,在詩人與畫家的心中卻常能激發無數情感漣漪?讓他們禁不住忘情地專心歌之詠之,居心描之摹之,入詩的如《春江花月秋月夜》,入畫的如白石的蝦、悲鴻的馬,更有梵高的向日葵,這些雖是最平常的,詩句,可一經他們題吟入畫,竟成了動聽心魄的傳世風景圖。真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看來,大千世界,從不乏風景,唯獨只欠缺能觀賞風景的心靈視角。而真要讓風景不斷闖入我們心靈視角,那我們應該有一顆怎么的心呢?“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只有心靜如水,常見的風物能催生出這如畫的詩句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詩人內心的畫圖中不也儲藏著勃發的活力嗎?要讓風景常入心靈的視角,切實地說,咱們就應當有顆富有真誠的情感的心,并在心中常存著對美的渴求。因為,風景實在是要用心去響應的。
  
  當一個人心坎貧乏,感情枯竭,景致是毫不會與他同行的。這時,他登泰山就不會有“一覽眾山小”的激情,上長城更不能生出“不到長城非英雄”的快意,看西湖興許只是一潭逝世水,泊秦淮還不如門前的一彎小溪,相反,當一個人富有,情緒誠摯,風景就會常與他的沉默進行心靈的對話。此時,縱使“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亦或是“晨風殘月”,再平凡的風物也會成為令人怦然心動的畫圖。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人們為了親熱天然的山水,為了尋找心中的風景,更為了內心的豐盛,所以始終盼望郊游,由于仁者與智者大千世界,冥冥之中,必定能有與他們會話的山水師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23842.html

相關閱讀: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
一種本領,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惟愿生活寧馨如昔,歲月清歡依然
時光才是最后的贏家
以最美的姿態 迎接生活每一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