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戶人家來了客人,父親囑咐兒子去集市買菜。
兒子接錢后立刻往集市趕,不一會兒,就買回一大堆蘿卜、青菜、豆腐等。
父親見沒買肉,不禁怒發沖冠,狠狠地打了兒子一耳光。
兒子冤屈地說:“你不是說要我買菜,而不是買肉嗎?”
父親大聲斥責道:“記住,我說的菜就是肉,肉就是菜!”
兒子捂著臉默默地走開了。
過了多少天,兒子見父親的褲子上破了個洞,忍不住關心地大聲喊:“爹,您屁股上的菜露出來啦!”
父親一聽火冒三丈,重重地給了兒子一巴掌。
兒子委屈萬分地說:“您不是說過肉就是菜,菜就是肉嗎?怎么這會兒又錯誤了呢?”?
點評:
唯物辯證法以為,抵觸的廣泛性和特別性是彼此聯結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示出來;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任何事物老是和同類事物中的其余事物有獨特之處。
故事中的“菜”跟“肉”反應的就是這個情理。
作為食品,菜是矛盾的普遍性,肉是矛盾的特殊性,“菜”的共性寓于“肉”的個性之中,假如不“經由烹調供下飯、下酒”這個共性,“肉”就不能叫“菜&rdquo,語錄;。
但唯物辯證法又告知我們,矛盾普遍性不能等同于矛盾的特殊性,由于普遍性是從特殊性中形象和概括出來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嚴厲差別。如果將二者等同,咱們就看不到變幻無窮的事物的獨占特色,也就感觸不到豐盛多彩的名堂世界,甚至會像故事中的父子一樣,鬧出笑話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33956.html
相關閱讀:彎一次腰后來沒完沒了的彎腰了
兩支粉筆
忘我的追求
貪心的后果
聰明害死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