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倒過來思考的哲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哲理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提起倒過來思考,我就想起宋朝時兩個秀才對吟的詩:
  
  遠看鐵塔一骨碌,頂上沒有底下粗,要是把它倒過來,底下沒有頂上粗。
  
  開始聽到這個笑話的時候差點笑岔了氣。依我看,這詩是不怎么樣,不過它也有兩點好處:第一,它能說實話,雖文采差了點,卻能夠實事求是,不偽不詐,這是很難得的;第二,它帶給了我快樂、舒暢的心情。
  
  講這個笑話的目的是想給倒過來思考的話題增加一點情趣。倒過來思考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思考方式,它能改變傳統的思維習慣,帶給有益的人生啟示,舒暢身心。比如以前我們老師已經講過的,面前有半杯水,悲觀的人說:唉,只剩半杯了;樂觀的人不這樣想,他會倒過來思考,說:嚯,還有半杯呢。顯然,我們看到后者更豁達,也活得更快樂。這樣看來,倒過來思考能夠折射或者影響人的生活態度,進而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也講過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說天下有兩種人: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種人先挑最好的吃;另一種人則相反,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這就好比晉代的畫家顧愷之,顧愷之吃甘蔗的時候,“恒自尾至本”,也就是說總是倒過來吃,從根端開始吃,人們就奇怪了,問他道:你為什么這樣倒著吃呢?顧愷之挺幽默地說:嘿嘿,這樣吃的話,可以漸入佳境。
  
  從差一點的地方開始,慢慢品嘗生活的甘美,看來顧愷之早已領悟出倒過來的好處了。
  
  人生就好比是一串葡萄,或者是一根甘蔗,如果你先揀好的吃,那就意味著你的日子越來越枯燥,越活越沒甜頭。真正積極的做法是倒過來,漸入佳境,越來越有滋味。
  
  當然,我不是強迫誰一定要倒過來思考或做事,而是要提倡一種積極的心態,在有些情況下,我們應該有倒過來思考的意識,趕走生活中的苦悶,讓快樂永駐心間。
  
  《壇經》上云:“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慧能滅萬年慧。”倒過來的思路就是明燈一盞,積極的心態就是那大智慧。當我們身處羈絆、心陷囹圄之時,不妨想一下倒過來的鐵塔,想想倒著吃甘蔗的顧愷之,在酣暢的笑聲中,從容地用那大智慧燃亮那明燈,以此驅散黑暗陰霾,導歸幸福的彼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431302.html

相關閱讀:聰明害死鷹
貪心的后果
兩支粉筆
忘我的追求
彎一次腰后來沒完沒了的彎腰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