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內向者與世界相處的十種方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為人處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內向者和外向者看起來也許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觀察他們處理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方式,你可能會發現不同之處。

《科學人》的專欄作者梅麗莎達爾報道了心理學家小布萊恩的最新性格心理學發現。小布萊恩在他的新作《我,自己,我們》中寫道:內向者在出席隆重會議或者重要場合之前不會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漢斯埃森克的外向理論和西北大學的威廉雷維爾的研究表明,在特定場合,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警戒心理和反應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件東西或者一個場景給了內向者過度的刺激,他們不會覺得興奮,反而會感覺不知所措,甚至會略感疲憊。

蘇珊該隱在2012年一場題為內向者的力量TED演講中反復強調內向的定義,內向不同于害羞。

蘇珊說,害羞是對社交的恐懼,而內向是不知如何對刺激包括社交刺激做出反應。外向者渴望獲得更多的刺激,而內向者在安靜、低調的環境中更為自在。

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盡管人有外向傾向或內向傾向,但沒有完全的內向者或者完全的外向者,內向者的內向傾向只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才會顯現出來。

以下是內向者世界相處的十種不同于外向者的方法

我們跨過20世紀,進入了一個歷史學家稱之為個性文化的時代。蘇珊在TED演講中說,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商業社會,人們從小城鎮蜂擁至大城市,以前與熟悉的人們并肩工作,如今他們需要在一群陌生人中證明自己的能力。而這群人常常是嘰嘰喳喳的吵鬧著,內向者很不適應這種情況,他們覺得他們被孤立了,寧可呆在人少的地方。

大多數外向者熱衷于一群人閑談,而內向者會覺得這很無聊。在群聊中,內向者經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秲认蛘叩姆绞剑涸谛鷩痰氖澜缰羞^安靜的生活》一書的作者索菲亞在書中寫道,內向者更喜歡深層次的談話,尤其是關于哲學的。

靠口才謀生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天生的內向者詹妮弗卡維拉博士《安靜的力量:內向者與眾不同的力量》的作者如是說。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精心地準備。事實上,很多成功的表演藝術家是內向者。在舞臺上,與觀眾隔離開來,對他們來說遠比在臺下的交流容易。

如果你想考驗一個內向者的耐心,只需帶他們到一個他們覺得刺激過度的地方即可。由于對環境有著高度的敏感性,內向者在人群中常常覺得心煩意亂、不知所措。

然而,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他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長達幾個小時。他們可以借此機會給自己充電。

內向者喜歡自己做自己的事,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手頭的工作中去,當需要做決定或者解決問題時,他們總是要要深思熟慮。因此,在安靜、放松的環境中,他們的效率會更高。某些職業如作家、野外科學家和幕后科技工作者可以給內向者提供他們喜歡的環境,使他們靈感涌現。

在擁擠的地方,內向者不單單是身體感覺不舒服,而且會盡量向外圍挪動來調節這種不適感。他們或者靠近出口,或者在音樂會后排或者坐在飛機上靠近走廊的一側,以此方法來避免被人群包圍。

卡維拉告訴赫芬頓郵報記者,我們喜歡坐在可以隨時撤退的位置上。

他們內向的行為習慣為他們贏得了傾聽者的稱號。他們張嘴之前總是會先考慮考慮,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說出來外向者常常是這樣。因為這個習慣,他們看起來很安靜、很害羞,但這意味著一旦他們開口,他們的言語會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甚至有時會更有力度。

發表在《科學前沿》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腦反饋中心處理經驗的方式很不一樣。外向者通常會因其周圍環境產生一種多巴胺,而內向者不會有此種反應。事實上,有內向傾向的人對環境的反饋遠不如外向者強烈。

大多數內向者拒絕接聽電話即使是朋友打來的是有原因的。突然的來電會打斷他們的工作,或擾亂他們的思路。而且大多數的電話交談會涉及他們所不喜歡的閑談性質的內容。內向者可能會讓來電轉接語音信箱,這樣等他們做好談話的準備時會打回去。

蘇珊說,對一些人來說,獨處是很重要的,這才是屬于他們自己的時光。

談到刺激的時候,內向者都會有所顧忌。赫芬頓郵報的作者凱特巴托拉特解釋得好,她說,把我們每個人都看做是一杯能量,對內向者來說,社交會消耗能量,而對外向者來說,社交會使杯中的能量越來越滿。大多數人喜歡這種能量。我們樂于給予,樂于分享。但當杯子空了,我們需要時間來補充能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491012.html

相關閱讀:你在我背后開一槍,我依然相信是槍走了火
死撐出來的面子,最后往往反而讓你沒面子
培養人脈的106個技巧,有心人一定要珍藏!
改善人際關系的四大原則
裝糊涂是門藝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