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中,狐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故事可謂盡人皆知。以魯迅先生筆下大名鼎鼎的阿Q先生命名的“阿Q精神”,也可謂無人不曉。狐貍是聰明而又狡猾的,Q哥則是一個老實人,兩者得以“齊名”,緣于他們都“想得開”,求個“樂”字,并不計較旁人的譏諷。他們這種“本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借用一下,又有何妨呢?
其實,苦惱源于自己的認知。我國民間曾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她們都出嫁了,大女兒家開傘店,小女兒家開洗衣店。老太太關心女兒的生意——雨天,她擔心小女兒洗的衣服曬不干;晴天,又擔心大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傊刻於加凶屗龖n愁的事。后來,有人跟她說:“老人家,您好福氣啊!下雨天,您大女兒家生意興。淮笄缣欤∨畠杭疑夂米。對您來說,哪一天都是好日子。”老太太轉念一想,不禁眉開眼笑了。
因此,凡遇到不愉快的事,不妨換一個角度,以積極的態度去看,也許你會驚奇地發現,情況并非那么糟糕。積極的認知能使人愉快地生活,并促進人的心理健康;消極的認知常使人陷入情緒困擾之中,并可導致各種心理疾患。狐貍和阿Q的處境都不怎么樣,但他們卻都能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問題,真是難能可貴!
如果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狐貍和阿Q的確都很聰明,他們巧妙地運用了“轉換看法”的策略,使自己的心理沖突得以緩解,達到了內心平衡。狐貍確實很想吃到那誘人的葡萄,可是它經過多次努力都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它對葡萄的看法還是“多么誘人、多么鮮美”,必然會因為得不到而感到更加痛苦。但狐貍沒有“鉆牛角尖”,它巧妙地轉換了一下自己對葡萄的看法,“那葡萄是酸的,吃到嘴里難受死了,送給我也不吃。”這樣,它就不再會為吃不到葡萄而感到難過了,從而使自己 “高高興興地走了”。 同樣,阿Q也很善于“轉換看法”,以達到心理平衡。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如果借用一下他們的辦法,通過轉換看法的策略,達到內心的平衡,就也可以像狐貍那樣“高高興興地走了”,或像Q哥那樣“哼幾句,得意地自個兒走開”。想得開是天堂,想不開是地獄,請相信狐貍的猜想,那吃不到的葡萄必定是酸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693385.html
相關閱讀:把握一顆珍珠的幸福!
時間留下的總是真
每年一信
保持住心理年齡年輕的途徑
松垮的黃襯衫-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