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為人處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生在世,不外乎做人、做事、做學問這三件大事。如何把握這三件事的尺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外科醫學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銘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

做人要知足,就是說一個人在物質條件、名利地位、生活待遇上要知足。《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曾說:貪得的人,身上富有了,但內心卻一貧如洗;知足的人,身上雖然貧窮,但內心卻很知足。人只要有一點貪戀私利,就會銷熔剛強變為軟弱,阻塞智慧,變得昏聵;仁惠變為狠毒,高潔變為污濁,敗壞一生的品行。裘老曾擔任同濟醫科大學校長,又是科學院院士,卻一直住著50多平方米的房子,家里用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舊家具,過著很儉樸的生活,他覺得這就很不錯了。這位當代名醫大師,在生活上從不攀比,心靜如水,心寬似海,知足常樂。做人要知足,但絕不是滿足。知足是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而滿足則是不思進取。不滿足才能永遠追求,不斷前進;而知足讓生活變得更加充實美麗。

做事要知不足,就是說做任何事來不得半點自滿和知足,相反,要時時知不足。裘老是中國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的開拓者,中國器官移植的先行者和權威。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名滿天下,但他仍不斷進取,先后改進了20多種普通外科手術,直到91歲高齡,還在不懈工作、帶研究生。俗話說知足難,知不足更難,難在既要勇于知不足,又要善于知不足。知不足是以全面認識自我為前提的,肯定自己、表揚自己容易,否定自己、批評自己則難,而要全面認識自己更難。為人處世不能全面認識自我,就會使自己陶然于自我中心化的思維方式中固步自封。因此要知己不足,必須下功夫,冷靜、全面、客觀地分析自我、研究自我,獲得自我求發展、求進步、求完善的內在動力。只有知不足,才有可能真正超越自我,實現進步發展。只有知不足,才能準確發現自己的錯誤是什么,根源是什么,才能主動尋求超越自我的理想目標,找準自我發展的參照系,才能突破自我狹隘眼界,把自己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做學問要不知足,就是說對待學問要抱著學無止境的態度,在有限的生命里,盡可能地獲取無限有益的知識。裘老認為做一名醫生不難,做一名好醫生很難,永遠做一名好醫生更難!基于此,他孜孜不倦地追求,每天堅持讀書看報,改稿寫作,時時關注著國內外醫學領域的新進展、新成就。正是憑著這股永不知足的進取精神,裘老在醫學生涯里才能不斷攀越醫學高峰,取得一項又一項驕人的成就。高爾基說過: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認知了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就要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實現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不斷進取、忘我學習的人只有永遠知不足,才能不斷進步有所成就,才能真正成為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而這些,不正是一個在學問上不知足的人真正快樂的基本條件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879915.html

相關閱讀:你在我背后開一槍,我依然相信是槍走了火
培養人脈的106個技巧,有心人一定要珍藏!
死撐出來的面子,最后往往反而讓你沒面子
改善人際關系的四大原則
裝糊涂是門藝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