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你們準備了一篇文章:
掌握神奇機智的語言應變技巧,無論是對演講還是對于談判來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講演或談判中,自嘲往往具有奇妙的作用,它是機智應變語言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表面上是嘲弄自己,而潛臺詞卻另有韻味。因此,自嘲在交談中具有特殊的表達功能和使用價值。別人有事求你,你想拒絕,明言拒絕,會讓人難堪,而運用自嘲,委婉拒絕,既表達了自己的拒絕意圖,又會使對方樂于接受。
有一次,林肯在某個報紙編輯大會上發言,指出自己不是一個編輯,所以他出席這次會議,是很不相稱的。為了說明他最好不出席這次會議的理由,他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個騎馬的婦女,我停下來讓路,可是她也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的面孔看。
“她說:‘我現在才相信你是我見到過的最丑的人。'我說:‘你大概講對了,但是我又有什么辦法呢?'她說:‘當然你生就這副丑相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但你還是可以待在家里不要出來嘛!'”大家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啞然失笑。
在交談中,當對方有意無意地觸犯了你,把你置于尷尬境地時,借助自嘲擺脫窘境,是一種恰當的選擇。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總統杜魯門會見十分傲慢的麥克阿瑟將軍。會見中,麥克阿瑟拿出煙斗,裝上煙絲,把煙斗叼在嘴里,取下火柴。當他準備劃燃火柴時,才停下來,對杜魯門說:“我抽煙,你不會介意吧?”
顯然,這不是真心征求意見,在他已經做好抽煙準備的情況下,如果對方說他介意,那就會顯得粗魯和霸道。
這種缺少禮貌的傲慢言行使杜魯門有些難堪。然而,他看了麥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將軍,別人噴到我臉上的煙霧,要比噴在任何一個美國人臉上的煙霧都多。”
由此可見,當令人難堪的事實已經發生,運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過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護,并且,還能體現出說話者的大度胸懷。
人們在有些時候因某些事不盡如人意而煩惱和苦悶,說出去必會惹人笑話,運用自嘲,既可寬慰自己,又能避免別人笑話,可謂一舉兩得。
在一些場合,運用自嘲可以增添情趣,融洽氣氛。
一位丈夫要出國求學,妻子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你到那個花花世界,說不定會看上別的女人呢!”
丈夫笑了,調皮地說:“你瞧瞧我這副尊容,瓦刀臉,羅圈腿,大眼泡,招風耳,站在路上怕是人家都不看呢。”說得妻子撲哧一笑。丈夫的自嘲,隱含讓妻子放心的意思。這比一本正經地發誓,更富有詩意和情趣。
自嘲運用得好,可以使交談平添許多風采。如果用不好,會使對方反感,造成交談障礙。自嘲要審時度勢,相機而用,不宜到處亂用。比如,對話答辯、座談討論、調查訪問等,就不宜使用自嘲。此外,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態度。具有積極的自嘲,包含著自嘲者強烈的自尊、自愛。自嘲不過是當事者采取的一種貌似消極、實為積極的促使交談向好的方向轉化的手段而已。
妻子、朋友、親戚有時會開玩笑似地揭你的“短”,弄得你有點下不來臺。你想默認會覺得窩囊,想還口又覺得口吃。
這時,怎樣從困境中擺脫出來?不妨運用幽默的語言、滑稽的表情和笑料沖淡這尷尬的處境,活躍氣氛。這也是語言機智應變的技巧之一。
顯然,設法改變處境比保持沉默要主動,但有一點應當明確,那些“揭短”的人通常是你的配偶、親友,你不能采用氣憤的話予以還擊,而幽默的解嘲是最好的辦法。
在對付“揭短”時,尤其要注意:
第一,盡量不認為他人別有用心。如果我們神經過敏,對別人的每一句話都琢磨一番潛臺詞、話外音,那就會自尋煩惱。因為在許多場合,對方往往是脫口而出或即興聯想的玩笑話,根本沒想到會傷害你。
第二,不可反唇相譏。有人聽不得半句“重話”,動輒連珠炮似的反譏,常因此挑起唇槍舌劍,使良好的關系破裂。一般說來,開玩笑的人若是得到嚴肅的回報,臉上常掛不住。所以,我們不能為笑話失去一個朋友,甚至給人留下心胸狹窄的印象。
第三,遇到人“揭短”,如果羞怯萬狀,既不能正常地保持沉默,又不能機智地改變處境,以至失態,那就顯得有些“小氣”了。而保持泰然自若的風度,暫時把“揭短”拋置一邊,尋找別的話題,或點起一支煙,端起一杯茶,轉移別人的視線等,才是上策。
當然,最佳方案是急中生智和具幽默感的回答。一位作家剛發表一篇小說,獲得了贊譽之聲。另一位作家卻不以為然,跑去問他:“這本書還不賴,是誰替你寫的?”他答道:“哦,謝謝你的稱贊,不過,是誰替你把它讀完了?”幽默的回敬,對“揭短”者也是一種應付之道。
有意說錯話也是語言應變的技巧之一。人們說話交談,總是盡量避免出現差錯。可是,在某些情況下,有意地念錯字,用錯詞語,卻有神奇的功效,能豐富語言的表現力,使人的談吐生輝。
故意把話說錯,有時是為了蓄勢布陣,待對方批評指正時,再借題發揮,給予回擊。
在講演或會話中,一個話題往往不會貫穿始終,中途轉換是司空見慣的事。那么,在何種情況下需要有意轉換話題呢?一般說來,有這樣幾種:會話出現冷場;談話內容枯竭,會話難以維持;有人失言或出現意外的尷尬局面;產生不同意見,不便爭論、不必爭論或不想爭論;原話題無積極意義,低級趣味,或可能傷及他人;交談一方對正在談論的話題不感興趣,甚至有厭惡情緒。
在德國某電子公司的一次會議上,公司經理拿出一個他設計的商標征求大家意見。
經理說:“這個商標的主題是‘旭日',這個‘旭日'很像日本的國徽,日本人見了一定樂于購買我們的產品。”
營業部主任和廣告部主任都極力恭維經理的構想,但年輕的銷售部主任卻說:“我不同意這個商標。”
經理聽了感到很吃驚,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盯住他。
銷售部主任沒有同經理爭論那個帶小圈圈的設計是否雅觀,而是說:“我恐怕它太好了。”
經理感到納悶,臉上卻帶著笑說:“你的話我難以理解,解釋來聽聽。”
“這個設計與日本國徽很相似,日本人喜歡,然而,我們另一個重要市場中國的人民,也會想到這是日本國徽,他們就不會引起好感,這不是同本公司要擴展對華貿易計劃相抵觸嗎?這顯然是顧此失彼了嘛。”經理滿意地點了點頭。巧妙的話語雖只有幾句,卻勝過長篇大論。
對他人表示反對或拒絕,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還要注意機智應變的技巧。如男人們有時會邀請女人共同赴宴,而一般的女子都會適度地保持矜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既然要拒絕對方的邀請,在言詞上自然要下一番工夫。但心地善良的你,很可能因此會左右為難,不知如何啟口。倘若對方是平日一同工作的同事,一旦拒絕,那么以后的工作勢必會增加許多困難。
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位男子對一位女同事說:“歡迎你一同參加!”說著便將音樂會的入場券遞給她。這時,這位女子很想拒絕他的邀請,于是順手從皮包里拿出日記本,打開看了一看說:“謝謝你的好意,不過很抱歉,今天我已和別人約定了。”就這樣婉言拒絕了對方。
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有位男子邀請某女子一同飲茶用餐,而那女子卻非常機智地回答對方:“我非常高興,謝謝你,但是不是可順道邀請小王和小張一同前往?因為我們原來約好下班后要一同逛街的。”(勵志文章www.lizhi135.cn)這樣一來,對方不是知難而退,就是大家共進晚餐了。
當我們無法直接拒絕別人時,不妨編一個足以使對方信服的理由,使對方不再堅持自己的意愿。
比如說用友好、熱情的方式拒絕對方。例如,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熱情地說:“今晚我請你共進晚餐,你愿意嗎?”不巧教授正忙于準備學術報告會的講稿,實在抽不出時間。于是,他親熱地笑了笑,帶著歉意說:“對你的邀請,我感到非常榮幸,可是我正忙于準備講稿,實在無法脫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絕是有禮貌而且愉快,但又是那么干脆?突嬖V他的學員,在談判中巧妙地機智應變,往往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談判中出現障礙時,應當合理地運用對比說理,讓對方認識到錯過這次合作的機會將是多么可惜,從而打動對方。
在談判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面對突如其來的提問和不合理的要求,頓時感到束手無策,無以對答。這時,如果隨機應變,運用逆反思維、反向求因等方法進行巧妙解說,不但能有效地拒絕對方的無理要求,還可以使結論奇跡般地發生變化。
談判是滿足雙方需要的利己合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需要不同,因而會呈現不同的行為表現。有的人喜歡在談判中以戰取勝,而有的人強烈希望被喜歡,獲得別人的贊賞。前一種人太好戰,在談判中很難與人合作,后一種人由于希望被人喜歡而不敢面對現實的沖突,是不善于拒絕的人。在商務談判中,要采取對立的立場,或者拒絕對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掌握在適當的時候表示拒絕,你的談判條件將會立刻增加。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有100多家中小銀行倒閉,其中許多家倒閉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拒絕一些“不良貸款”。
關于談判之道,一位專家曾這樣說:“一個老謀深算的人應該對任何人都不說威脅之詞,不發辱罵之言,因為二者都不能削弱敵手的力量。威脅會使他們更加謹慎,使談判更艱難;辱罵會增加他們的怨恨,并使他們耿耿于懷地說話傷害你。”
需要注意的是,包括機智應變的語言技巧在內的任何語言技巧的運用,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不能過于苛刻,漫無邊際,不能與通行的做法和慣例相距太遠,否則,會被人認為沒有誠意而受到損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930727.html
相關閱讀:你在我背后開一槍,我依然相信是槍走了火
改善人際關系的四大原則
培養人脈的106個技巧,有心人一定要珍藏!
死撐出來的面子,最后往往反而讓你沒面子
裝糊涂是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