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浮華喧囂的邊沿,一顆驛動狼藉的心該去哪里寄存安定?興許,我們每個人都等待一片屬于本人的荒原,用以留存那些最俏麗和最原始的記憶。
。}記
窗外,是夏日那一片蔚藍蔚藍的天,仍舊是大朵大朵的流云,悄悄地在這個城市的上空游走。
一扇偌大的落地窗,把外面的世界與我隔開。我只能透過窗子,觀望。
一個人,一扇窗,一顆略帶灰色的心境,成孑破的姿態,靜候那一米陽光穿透冷色,用溫潤如玉的暖意,撫平我眉尖的微涼。
習慣了一個人隱在窗棱后面,遠眺。放眼望去,小區后面是一塊很大的荒地。印象中,從我搬來這里,始終都是曠廢著的。蔓草叢生,枯榮青黃相間,高下錯落不等。實際上荒地并不大,占地面積也就是四五百畝的樣子,然而我已經習慣了將它稱為荒野。
不曉得為什么,寸土寸金的地盤,居然還允許這樣的一塊泥地,略顯頹敗地橫亙在高樓林立的繁華鬧市之間,靜靜地彰顯著它的灰暗,混亂和荒涼。
但不去管它罷!因這一塊保留完好的荒地,與摩頓時尚,霓虹競爍的城市形成了強烈的對照,那種繁榮看盡,卻獨處一隅的滄桑和落寞感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沖擊,也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安慰。如一位飽歷磨難,參透塵世的老者,半瞇著眼睛,閑憩。
而咱們,卻能從他每一條縱橫的溝壑間,容易就找出歲月在他身上曾經留下的,那些千瘡百孔的印記。也能從他灰白彌長的須發間,洞悉風霜雨雪殘害和朽邁的,不外是人的軀體。但飽經世事之后,那低垂的眼簾里閃耀的,那心底流淌的,卻是睿智,是淡定!
實在我并不荒地情結,也并不能從荒地或廢墟之間品出多少深奧抑或是性命的感悟和領會,更不能像秋雨先生那樣,洋洋灑灑寫一篇關于廢墟,對于歷史,關于文人思維和民族之間彼此依存的學術性的憾世之作來。
我只是感到,看過太多的喧囂跟鬧熱,走過太多被水泥封存的堅挺,也見過太多面色一致裝飾優美的樓層,反而更悼念那種近乎悲壯,近乎頹靡的貨色。而古代化城市繁華和發展的腳步,已經習慣了把無數的土壤封存,變硬,樓層越來越高,人心越來越遠,終于變得冷漠而生疏。那么,還不如去看一塊荒地!
也就是這樣一塊荒地,如一片暮秋枯黃的葉子,兀自由半空里飄著,固守節令的舞臺,猛攻著那一片落花逝去的漂亮,卻始終不肯剝離。一半滄桑一半錦瑟,一半荒漠一半浮華,悄悄地勾描著這個城市的兩種不同格調,在低調中卻也顯出富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anggan/260626.html
相關閱讀:再好的文章也寫不出悲傷者的心情
真的深愛過你
等待后的心傷
你真的走了嗎
海闊天空,自在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