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三首關于項羽的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士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1、這三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咸陽,但對項羽評價的角度并不一樣,他們的角度各是什么?
第一首是從 角度來評價的。
第二首是從 角度來評價的。
第三首是從 角度來評價的。
2、這三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么觀點?
(1)
(2)
(3)
答案:1、兵家用兵 民心向背 節操或氣節
2、(1)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
(2)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歷史的規律不可違背。
(3)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活著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死了也要氣壯山河。
詩歌譯文及鑒賞
《題烏江亭》
譯文 :戰爭的勝敗是很難預料的,能夠經受失敗、挫折等羞辱的考驗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東的子弟中藏龍臥虎人才濟濟,如果當年重返江東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來也是說不定的。
鑒賞
項羽潰圍來到烏江,亭長建議渡江,他愧對江東父兄,羞憤自殺。這首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惋惜他的“英雄”事業歸于覆滅,同時暗寓諷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當地指出勝敗乃兵家之常這一普通常識,并暗示關鍵在于如何對待的問題,為以下作好鋪墊!笆虏黄凇保钦f勝敗的事,不能預料。
次句強調指出只有“包羞忍恥”,才是“男兒”。項羽遭到挫折便灰心喪氣,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兒”呢?
第三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是對亭長建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的藝術概括。歷來項羽“無面見江東父兄”一語,恰好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他錯過了韓信,氣死了范增,愚蠢得可笑。在這最后關頭,如果他能面對現實,“包羞忍恥”,采納忠言,重返江東,再整旗鼓,則勝負之數,或未易量。
“卷土重來未可知”,是全詩最得力的句子,其意蓋謂如能做到這樣,還是大有可為的;可惜的是項羽卻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在惋惜、批判、諷刺之余,又表明了“敗不餒”的道理,也是頗有積極意義的。
《烏江亭》
譯文:經過戰爭的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后大勢難以挽回。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為了項羽而卷土重來?
鑒賞
這首詩開篇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項羽的霸業以“鴻門宴”為轉折,此后逐漸從頂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戰”,已經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徹底失敗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了。項羽失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盡人心。更為可悲的是,他毫無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他臨死前的這番話,可為“壯士衰”作注腳,也可為“勢難回”作證明。所以,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深入剖析:“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以辛辣的反問指出: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么一個失盡人心而執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還肯為他拼死賣力嗎?“卷土重來”實在是癡人說夢而已。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夏日絕句》
譯文 活著的時候當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鑒賞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后自刎。
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附:項羽自作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鑒賞
該詩屬于騷體詩,采用夸張手法,對英雄的體力,勇氣,膽量,斗志進行了描摹,既表現了自信,又隱含著自嘆。對比手法的使用也相當成功。第一句把自己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的英雄形象推向了頂峰,后三句卻無可奈何地哀嘆自己窮途末路,“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慘情狀。兩相對比,悲壯氣氛更濃烈艷麗,藝術效果猶佳。此詩還巧妙地使用了“頂針”修辭法,既第二句的尾的“騅不逝”又作了第三句的頭,形成了相鄰兩句的首尾蟬聯,這樣的句句相扣,使結構整齊,語氣貫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1099484.html
相關閱讀:春中田園作 閱讀答案附賞析
《南鄉子?洪邁被拘留》閱讀答案及賞析
劉因《觀梅有感》閱讀答案及賞析
韓愈與劉方平《春雪》閱讀答案賞析
曹操《龜雖壽》閱讀答案及賞析-詩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