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子產①為政
鄭人游于鄉校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弊悠ぴ唬骸霸,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弊赢a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者。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毙诱f,乃輕幣。
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廬井有伍⑤。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從政一年,輿人⑥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選編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產:名僑,字子產,春秋時著名政治家,鄭國名相。文中加“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吾不克救也
B. 鄭伯如晉
C. 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D. 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眼
5. 下列八句話編為四組,分別表現了子產治國以德,以民為本的一組是(
①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
③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⑤人之愛人,求利之也
⑦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A. ⑧②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子產高度重視傾聽民眾意見,并且把民眾的批評指責作為施政的依據。他認為鄉校是民眾發表意見的重要場所,如果取締鄉校,堵塞言路,一定會對國家造成巨大傷害。
B. 子產認為政事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他反對子皮任用年輕而又沒有從政經驗的尹何治理封地,認為如果不經過學習實踐就委以重任,一定會造成危害。
C. 子產認為治國應該重德經財,治國以德可以獲取美好的名聲,從而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使國家根基穩固,人民快樂安逸。
D. 子產是春秋時期鄭國的賢相,他具有很強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賞罰分明,治國有方。文章最后通過鄭國流傳的民謠,用對比的手法,對子產給予了高度的贊揚。
7.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2)吾愛之,不吾叛也。
(3)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答案】
4. C
7. (1)我聽說過用忠厚善良來減少怨恨,沒聽說過用威權來防止怨恨。
(2)我喜愛他,(他)不會背叛我。
(3)子產如果死了,還有誰(能)繼承他呢?
【解析】
44.C(意思是“錢財”。)
45.B(與“鄭人病之”同屬意動用法,譯為“以……為病”,即譯為“對……感動擔憂”。A成為病態,動詞;C 患病,動詞;D使……成為病態,使動用法 )
46. C (①寫子產勸宣子治國以德,表現了子產治國以德思想。③寫子產不贊成毀鄉校,善于聽取人民的各種意見,表現了一定的以民為本的思想,故選C;②寫子產能區別對待卿大夫,不屬于以民為本,故排除A;④寫鄉校的作用,不屬于以民為本,故排除D;⑤寫人要愛人,就要讓他做有利于他的事,這是怎樣“愛人”的問題,與以民為本關系不大,故排除B;⑥這是直接表現治國以德的思想;⑦寫子產從諫如流;⑧好名聲,是載德以行的車子,用比喻說明好名聲的重要 )
47. A(“并且把民眾的批評指責作為施政的依據”錯。)
48.(1)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
(2)我喜歡他,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去學著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3)子產死了,誰來繼位?
參考譯文:
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么樣?”子產說:“為什么毀掉?人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么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 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后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
(鄭國的上卿)子皮想讓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產說:“(他太)年輕,不一定行!弊悠ふf:“(他很)善良,我喜歡他,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去學著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弊赢a說:“不行!人要愛護(一個)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愛護(一個)人就讓他從政,(這就)猶如還不會拿刀就讓他切割,他(將受)的傷肯定很多。您愛人,以傷害他為結果,那誰還敢企求受到您的愛護。磕忻篮玫木I緞,不會讓人學著做衣服;大的官職、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東西啊,卻讓學習的人去治理,那不是為美好的綢緞著想得(比官職、封地)更多嗎?(我)僑聽說的是(先)學習然后主政,沒聽說過用執政來學習的啊。如果一定這么做,必定有所損害。
范宣子當權,諸侯向晉國貢獻的負擔很沉重。鄭國的人把這事看作憂患。二月,鄭國國君往晉國,子產(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委托書信給子西(子西隨鄭伯如晉),帶給范宣子,信上說:“您為政于晉國,四鄰諸侯沒聽說(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卻聽說(向諸侯索取的)貢納很重,我呢,對此很不理解。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的,不是擔憂沒有財物,而是擔憂沒有好名聲。好名聲,是載德以行的車子;德行,是國家的根基。有基礎就不致毀壞,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與大家共同享樂,眾人快樂就能統治長久。范宣子很高興,于是減輕了諸侯的進貢
子產讓城市和鄉村有所區別,上下尊卑各有職責,士地四界有水溝、廬舍和耕地能互相適應。對卿大夫中忠誠儉樸的,聽從他,親近他;驕傲奢侈的,依法懲辦。子產參與政事一年,人們歌唱道:“計算我的家產而收財物稅,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稅。誰殺死子產,我就助他一臂之力!钡搅巳,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產教誨;我有士田,子產栽培。子產死了,誰來繼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1170659.html
相關閱讀:葉夢得《臨江仙?送章長卿還姑蘇兼寄程致道》閱讀答案
《清史稿?湯斌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吳漢何嘗殺妻閱讀答案
《隋書?皇甫績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