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歸石湖
[南宋]范成大①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
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
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
[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淳熙年間,官至參知政事,因與孝宗意見不合,兩個月即去職。晚年隱居故鄉石湖。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首聯描寫了曉光晨霧與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艷美的景象,同時點明了時間,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頷聯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詞寫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筆觸。
C.頷聯第二句寫一只白鷺在長滿菱葉的池塘里夜宿,顯得有些孤單落寞,暗合詩人此時的處境與心境。
D.頸聯第一句寫詩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為路是舊時認識的,所以不必擔心走錯,照應了詩題中的“初歸”二字。
E.頸聯第二句寫自己碰見老人,仔細辨認,吃驚的發現原來他們都是自己從前的鄰居,表明詩人已與石湖闊別多年。
15.詩的尾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
14、C、D(C項“孤單落寞”錯,“ 暗合詩人此時的處境與心境”一說于詩無據。D項頸聯第一句只照應了詩題中的“歸”字。)
15、的尾聯寫當年親手所種于斜橋水畔的柳樹,已是蟬聲喧鳴,翠枝拂空了(2分)!盁o數鳴蜩翠掃空”一句運用視聽結合,有聲有色,寫出了柳樹的高大蔥蘢(2分);兩句運用對比,表現了今夕變化之大,驚喜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沒有早日回到石湖;(2分)以景結情,表現出詩人對石湖美景的喜愛,讓人回味無窮(2分)(表現手法答出兩個即可;如果將對比效果說成表現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且言之成理亦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1227608.html
相關閱讀:《清史稿?湯斌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隋書?皇甫績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葉夢得《臨江仙?送章長卿還姑蘇兼寄程致道》閱讀答案
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吳漢何嘗殺妻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