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
原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兮,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譯文:
砍伐檀樹響叮當,放在河邊兩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種田又不拿鐮,為啥糧倉三百間?
不出狩又不打獵,為啥獵獾掛你院?
那些大人老爺們,不是白白吃閑飯!
叮叮當當砍檀樹,放在河邊做車輻,河水清清波浪舒。
不種田又不拿鐮,為啥聚谷百億萬?
不出狩又不打獵,為啥大獸掛你院?
那些大人老爺們,不是白白吃閑飯!砍伐檀樹響聲震,放在河邊做車輪,河水清清起波紋。
不種田又不拿鐮,為啥糧倉間間滿?
不出狩又不打獵,為啥鵪鶉掛你院?
那些大人老爺們,不是白白吃閑飯!
賞析:
《伐檀》,是怎樣刻劃剝削者丑惡嘴臉的?
??《伐檀》賞析
《伐檀》是“魏風”第六首,是《國風》中最杰出的現實主義詩篇之一。這是一首造車工匠在伐木勞動中唱的歌,奴隸們在砍伐檀樹制造車輛,想到自己一天勞累不堪,還吃不飽穿不暖,可是那些不種稻谷又不狩獵的奴隸主們,卻占有大量財富,過著不勞而獲的寄生生活,因而發出憤怒的責問。
全詩三節,每節九行,內容基本相同,采用賦體的表現形式。首節頭三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詩人用質樸無華的語言為我們描畫了一群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奴隸們,正在叮叮當當地砍伐著堅硬的檀樹,并奮力將伐倒的木頭整齊地堆放在河岸上。緊接著,詩人筆鋒?轉,寫道:“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貊兮?”這是奴隸們向剝削者強烈提出的疑問:為什么那些不種莊稼不割稻的奴隸主,家里的糧食吃不了?為什么那些不備弓不打獵的貴族,院子里到處掛滿了野獸?最后,他們發出了尖銳的諷刺:那些顯貴的主子們,難道不是白白地吃閑飯!第二、三節重疊而又遞進地反復詠唱,一步步地將奴隸的憤怒不平推向高潮。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奴隸大膽地向不合理的剝削制度提出疑問和不滿,確是難能可貴的思想覺悟。也正是由于此,使這首詩成為現實主義的不朽詩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1311231.html
相關閱讀:劉因《觀梅有感》閱讀答案及賞析
曹操《龜雖壽》閱讀答案及賞析-詩詞閱讀
韓愈與劉方平《春雪》閱讀答案賞析
春中田園作 閱讀答案附賞析
《南鄉子?洪邁被拘留》閱讀答案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