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字幾道,熙州人,善騎射。應募擊夏國,屢有功,累遷熙河蘭湟路第三將部將。諸羌入寇,淵奮擊,大破之,移同總領湟州蕃兵將兼知臨宗砦,坐法免。
宣和三年,劉延慶討方臘,以淵為先鋒。賊將據錢塘,勢張甚。淵諭小校韓世忠曰:“賊謂我遠來,必易我,明日爾逆戰而偽遁。我以強弩伏數百步外,必可得志!笔乐胰缙溲,賊果追之,伏弩卒發,應弦而倒,遂圍而平之。授閣門宣贊舍人、權京畿提舉保甲兼權提點刑獄公事。
繼從延慶攻契丹重兵壁盧溝南遣淵等數千人護餉道戰敗為敵所獲已而逃歸猶以出塞遷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河東、北宣撫使范訥統勤王兵屯雍丘,以淵為先鋒,尋以所部歸康王府。明年,張邦昌僭立,康王如濟州,命淵以三千人入衛宗廟。淵至汴都,以朝服見邦昌,納謁曰:“參冢宰相公!卑畈家鬃吓垩又绿,淵慟哭宣教?低跫椿实畚,以淵為都統制,扈從累月不釋甲。時群盜蜂起,以淵為制置使平杭賊,所向皆捷。期年,群盜略盡,遷響德軍節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揚州,帝欲如鎮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請。淵獨言:“鎮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據姑蘇,將若之何?不如錢塘有重江之險。”議遂決。
先是,統制官苗傅自負世將,以淵驟用,頗觖望;劉正彥嘗招巨盜丁進,亦以賞薄怨淵。而內侍康履頗用事,及淵入樞府,傅、正彥愈不平。俟淵入朝,伏兵殺之,并殺康履,淵時年五十三。
初,帝在南京,聞淵疾,遣中使曾澤問疾。澤還,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輟所御紫茸茵以賜。贈開府儀同三司,官其子孫八人,謚襄愍,子倚。(節選自《宋史·王淵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繼從延慶攻契丹重兵/壁盧溝南/ 遣淵等數千人/ 護餉道戰敗/ 為敵所獲/ 已而逃歸/ 猶以出塞/遷武功大夫
B.繼從延慶攻契丹/ 重兵壁盧溝南/ 遣淵等數千人護餉道/ 戰敗為敵所獲/ 已而逃歸/ 猶以出塞遷武功大夫
C.繼從延慶攻契丹/ 重兵壁盧溝南/遣淵等數千人/護餉道 戰敗/ 為敵所獲/ 已而逃歸/ 猶以出塞/遷武功大夫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靖康,是宋欽宗的第一個年號,也是北宋的最后一個年號,北宋使用靖康這個年號一共兩年,其間發生了“靖康之難”。
B.勤王,指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出自《晉書·謝安傳》:“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C.汴都,指現在的河南開封,北宋設立四京制: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其中東京是首都,位于汴梁,即今開封,西京即今洛陽。
D.紫袍,古代指親王及三品以上官員的官服。還包括緋袍、綠袍、青袍,并配有金銀魚袋,系于帶上,垂于身后,可顯示官品之高低。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淵能征善戰,屢建奇功。攻擊夏國,大敗諸羌,討伐方臘,進攻契丹,數次征戰,皆因戰功而升遷。
B.王淵頗有智謀,審時度勢。他根據敵軍心理而精心部署,平定方臘;金兵入侵,只有他能陳訴利弊,勸君主放棄逃往鎮江的想法而逃到錢塘,可據險自保。
C.王淵忠君愛國,盡職盡責。張邦昌謀 反,他來到都城,慟哭勸導張邦昌;康王即位后,他跟從隨侍皇帝,幾個月不脫鎧甲。
D.王淵輕財好義,清廉簡樸。生病時,皇帝派人探視,發現他家中竟然連帷帳床席也沒有,就把自己的紫茸席賞賜給他。
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淵諭小校韓世忠曰:“賊謂我遠來,必易我,明日爾逆戰而偽遁。”(5分)
(2)明年,張邦昌僭立,康王如濟州,命淵以三千人入衛宗廟。(5分)
答案:
10. B
【參考譯文】
王淵,字幾道,是熙州人,擅長騎馬射箭。應朝廷的招募,進攻西夏國,屢有戰功,多次升遷任熙河蘭湟路第三將部將。幾支羌族敵人入侵,王淵奮力反擊,大敗敵軍,調任同總領湟州蕃兵將兼管臨宗砦,觸犯法律被免職。
宣和三年,劉延慶討伐方臘,讓王淵擔任先鋒。敵人將要占據錢塘,氣焰特別囂張。王淵告訴小校尉韓世忠說:“敵人認為我們遠道而來,一定會輕視我們,明天你迎戰后假裝逃跑。我率領強健有力的弓弩手埋伏在數百步以外,一定會獲勝!表n世忠按照他的話,敵人果然追擊,埋伏的弓弩手突然發射,敵人應著弓弦聲而倒下了,于是包圍并平定了敵軍。授予閣門宣贊舍人的職位,暫時代理京畿提舉保甲兼暫代提點刑獄公事。
繼續跟著劉延慶攻打契丹,重兵駐扎在盧溝以南,劉延慶派王淵等一千人保護糧道,戰敗被敵人抓獲。不久逃跑回來,仍然憑借出塞有功升任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打汴京,河東、北宣撫使范訥率領支援皇帝的救兵駐扎在雍丘,任命王淵為先鋒,不久率領所管理的軍隊歸順康王府。第二年,張邦昌超越本分自立為王,康王到了濟州,命令王淵率領三千人入城保衛宗廟。王淵到了都城,穿著朝服來見張邦昌,進來拜見說:“參見老宰相!睆埌畈艙Q了紫色的官袍請他到政事堂,王淵慟哭勸說。之后康王即皇帝位(南宋高宗趙構),命王淵為都統制,王淵跟從隨侍著皇帝幾個月不脫鎧甲。當時成群的盜賊蜂擁而起,任命王淵為制置使平定杭州的亂賊,所向披靡,節節勝利,一整年,盜賊幾乎消滅干凈了,遷任響德軍節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打揚州,皇帝想要到鎮江來援助江北,群臣也堅決請求(去鎮江)。王淵單獨說:“鎮江只可以擋住一面,如果金人先占據姑蘇,將怎么辦呢?不如錢塘有大江的險要地勢!鄙套h于是決定(去錢塘)。
在這之前,統制官苗傅自負世代為將,認為王淵是突然得到重用,十分不滿怨恨;劉正彥曾招降了大盜丁進,也因為獎賞微薄而怨恨王淵。而內侍官康履獨攬大權,等到王淵進入樞府,他們更加覺得不平。等王淵進入朝廷,埋伏兵力殺了他,一同殺了康履。王淵當時五十三歲。
當初,皇帝在南京聽說王淵病了,派遣中使曾澤探望王淵。曾澤回來,說:“王淵連帷帳和床席子都沒有!被实郯炎约旱淖先紫瘉碣n給王淵。贈開封府儀同三司,讓他的子孫八人做官。謚號“襄愍”,兒子承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1336978.html
相關閱讀:吳漢何嘗殺妻閱讀答案
葉夢得《臨江仙?送章長卿還姑蘇兼寄程致道》閱讀答案
《隋書?皇甫績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清史稿?湯斌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