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兩則
邱孔龍
5分鐘訓練(預習類練習,可用于課前)
1. 給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注音
⑴.南方有鳥,其名為??()
⑵.非醴( )泉不飲
⑶.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 )之上
⑷.?( )魚出游從容
答案:⑴yuān chú ⑵ lí ⑶ háo liáng ⑷tiáo
2. 解釋下列加點字
⑴.惠子相梁 ⑵.非梧桐不止
⑶.是魚之樂也 ⑷.安知魚之樂
答案:⑴.做宰相 ⑵.棲息 ⑶.這 ⑷.怎么。
3.《〈莊子〉故事兩則》節選自 《莊子》是 及其后學的著作集、為 家經典之一,莊子即 , 國時期宋國蒙人, 家。
答案:《莊子?秋水》 莊周 道 莊周 戰 哲學
課中10分鐘(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
下列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搜于國中三日三夜(國:國家)
B. 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于:在)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嚇:模仿鴟發怒的聲音。)
D.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全:完全,確定是)
解析:本題A項中“國”應理解為“國都”,B項“于”是“向、到”之意,C項“嚇”應解釋為“嚇!。D項解釋正確。
答案:D
3. 一詞多義
4. ⑴于 發于南海( )
于是鴟得腐鼠( )
⑵固 子固非魚也(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解析:一詞多義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平時要注意積累辨析。解答本題時,根據該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及其作用來理解,該詞的含義應能將其前后的詞語連接起來。
答案:⑴ 于:介詞,引出動作處所,從。
于:介詞,在
⑵ 固:副詞,本來。
固:副詞,固然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屬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A. 于是鴟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C.請循其本 D. ??過之
解析:本題中A項中“于是”在句中并非一個詞,而是一個介賓短語,這個短語是由介詞“于”加上代詞“是”構成,可譯為“在這時”,它不同于現代漢語中作為表承接關系的連詞。
答案:A
4.下列加點詞不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人恒過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莊子來,欲代子相 D.我知之濠上也
解析:本題中有三項屬于詞類活用,A、B、C三項中加點詞語都是名詞用作動詞,A項中“過”由名詞“過錯”變為動詞“犯過錯”, B、 C選項“相”由名詞“輔助君主的人”變為動詞“當宰相”,只有D項是一般用法。
答案:D
5. 莊子見了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施,用講故事的方法奚落他,這與直言痛斥惠子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6. 解析:當惠子在城里進行了大搜捕后,莊子大大方方地來到惠子的面前,他并沒有對惠子破口大罵,而是從鳥的故事講起,直到最后勾連一句,才讓惠子意識到原來這個故事是在罵他,這種繞彎子奚落對方的方式,既含蓄又尖銳。
答案: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奚落惠子,既尖銳痛快又余味無窮。
6.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解析:文中體現出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儼然具有藝術家的風貌。因而莊子說魚樂,其實是他自己的愉悅心境的體現。
答案: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30分鐘訓練(鞏固類訓練,可用于課后)
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習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肥沃,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字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
⑴. ?魚出游從容
⑵. 請循其本
⑶.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解析:解答本題要結合本文理解,根據上下句的意思,準確地理解加點詞語的含義。
答案:⑴.悠閑自得 ⑵.最初 ⑶.既然
1. 判斷文中劃線句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修辭方法。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答案:反問
3.翻譯句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解析:翻譯本句,關鍵區別句中兩個“固”的含義,前者為“固然”,后者為“本來”,然后將每個詞語的含義逐一對譯即可。
答案: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4.就《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這則故事看,惠子覺得每個人無論如何不會知道第三者的心靈狀態,對此,你是否贊同?為什么?
解析:惠子在文中體現其好辯、重分析的性格,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對知識的探討,帶有邏輯家的個性,對此,允許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
參考答案: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377201.html
相關閱讀:劉因《觀梅有感》閱讀答案及賞析
韓愈與劉方平《春雪》閱讀答案賞析
春中田園作 閱讀答案附賞析
曹操《龜雖壽》閱讀答案及賞析-詩詞閱讀
《南鄉子?洪邁被拘留》閱讀答案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