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牡丹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
王睿
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
曷若東園桃與李,果成無語自成陰。
(1)劉詩是怎樣突出牡丹的特點的?
(2)請就王詩表達的思想觀點談談你的認識。
參考答案:
(1)運用對比(襯托)手法,通過與芍藥妖嬈艷麗但沒有骨氣、荷花清雅潔凈但沒有情韻對比,突出了(襯托出)牡丹的天姿國色。
(2)詩人認為牡丹華而不實,亂人心性;贊美桃李默默無聞。詩人托物言志,表達了對華而不實的生活態度的批判,對踏實奉獻精神的肯定和贊美。(意思對即可)
賞牡丹賞析
此詩乃贊頌牡丹之作,其贊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藥和芙蕖。芍藥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贊頌牡丹,乃用芍藥妖無格和芙蕖凈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于情韻之美。芍藥,本來同樣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卉,但據說到了唐代武則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艷衰 (王禹傅《芍藥詩序》)。以至有人將牡丹比為花王,把芍藥比作近侍。此處,劉禹錫也懷著主觀感情,把芍藥說成雖妖嬈但格調不高。芙蕖,是在詩文中常以清高潔凈的面目出現的花卉,但劉禹錫大概因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說她純潔而寡情。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凈、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前兩句用的是抑彼揚此的手法,為牡丹的出現作鋪墊,而第三句筆鋒一轉,從正面贊頌牡丹。唯有一詞,突出強調了只有牡丹才配稱真國色,表明了詩人對牡丹的偏愛。國色天香則成了當時對牡丹的定評,也為后人所樂于接受和沿用。牡丹是花中之王,百般顏色百般香(邵雍《牡丹吟》)。但此詩卻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僅說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句表現了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景象,以此贊頌牡丹為人賞愛的傾國之色。牡丹在詩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國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無與倫比的姿色,競使得花開時節京城轟動,人們競相品賞,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時尚,說出了多數人的心聲。這里動字用得極妙,仿佛使人看到了當時人們為了觀賞牡丹而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的生動場面。
這短短四句詩,寫了三種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詩人豐富的審美思想。詩人沒有忘記對芍藥與荷花美好一面的贊譽,卻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無窮。作為花木,本來無所謂格調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詩人用擬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動地把自然美變成了藝術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383685.html
相關閱讀:春中田園作 閱讀答案附賞析
《南鄉子?洪邁被拘留》閱讀答案及賞析
劉因《觀梅有感》閱讀答案及賞析
曹操《龜雖壽》閱讀答案及賞析-詩詞閱讀
韓愈與劉方平《春雪》閱讀答案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