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渡江大風
袁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獨行。
身疑龍背坐,帆與浪花平。
【注】①此詩作于袁枚從揚州去鎮江渡江時,揚州和鎮江是隔長江相望的兩城。②“纜系”句,纜繩沒有拴系的地方。③鼉(tuó):即揚子鱷,一名鼉龍,又名豬婆龍,體長六尺至丈余,四足,背、尾有鱗甲,相貌可怖,鳴聲如鼓。④金焦:金山和焦山的并稱,金山在鎮江市西北,焦山在鎮江市東北,二山相距十五里,對峙江中。
1.詩人從哪些角度描繪了風中渡江的場面?詩的尾聯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2.你認為哪一個字突出表現了詩人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①本詩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風中渡江大風擊浪、波濤如怒、小船起伏、驚心動魄的場面。②尾聯運用擬人的手法。把金山和焦山想象成兩位熱情的東道主,遠出城外來到江邊迎接詩人,描寫新奇,富有風趣。表現出詩人搏擊風浪后即將到岸的欣慰喜悅之情。
2.“獨”。在狂浪怒卷、險象環生的江上,唯獨“我”乘著一只小船搏擊風浪。一個“獨”字突出表現了作者我行我素、英勇無畏、沉著鎮靜、樂觀灑脫的自豪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440979.html
相關閱讀: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吳漢何嘗殺妻閱讀答案
《隋書?皇甫績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清史稿?湯斌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葉夢得《臨江仙?送章長卿還姑蘇兼寄程致道》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