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鄭遨,字云叟,滑州白馬人也。唐明宗祖廟諱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學,敏于文辭。唐昭宗時,舉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有拂衣遠去之意,欲攜其妻、子與俱隱,其妻不從,遨乃入少室山為道士。其妻數以書勸遨還家,輒投之于火,后聞其妻子卒,一慟而止。遨與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貴顯,欲以祿遨,遨不顧,后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聞者益高其行。其后,遨聞華山有五粒松,脂淪入地,千歲化為藥,能去三尸,因徙居華陰,欲求之。與道士李道殷、羅隱之友善,世目以為三高士。遨種田,隱之賣藥以自給,道殷有釣魚術,鉤而不餌,又能化石為金,遨嘗驗其信然,而不之求也。節度使劉遂凝數以寶貨遺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時以左拾遺、晉高祖時以諫議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賜號為逍遙先生。天福四卒,七十四。遨之節高矣,遭亂世不污于榮利,至棄妻子不顧而去,豈非與世自絕而篤愛其身者歟?然遨好飲酒弈棋,時時為詩章落人間,人間多寫以縑素,相贈遺以為寶,至或圖寫其形,玩于屋壁,其跡雖遠而其名愈彰,與乎石門之徒異矣。與遨同時張薦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學游河朔,后去為道士,通老子、莊周之說。高祖召見,問“道家可以治國乎?”對曰:“道也者,妙萬物而為言,得其極者,尸居衽席之間可以治天地也!备咦娲笃溲裕尤雰鹊钪v《道德經》,拜以為師。薦明聞宮中奉時鼓,曰:“陛下聞鼓乎?其聲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無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萬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賜號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終。 (選自歐陽修《新五代史 隱逸傳》)【小題1】下列各句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明宗祖廟諱遨,故世行其字 字:書法B.遨與李振故善善:善良C.世目以為三高士 目:看作D.與乎石門之徒異矣徒:門徒【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遨乃入少室山為道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節度使劉遂凝數以寶貨遺之 及其所之既倦C.因徙居華陰,欲求之 因擊沛公于坐D.鼓無一焉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題3】下列各句,均能說明鄭遨“節高”的一組是(3分)①遨少好學,敏于文辭 ②后聞妻子卒,一慟而止③欲以祿遨,遨不顧 ④節度使劉遂凝數以寶貨遺之,遨一不受⑤遭亂世不污于榮利 ⑥然遨好飲酒弈棋,時時為詩章落人間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小題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鄭遨輕時好學能文,后來考進士卻落第了,又恰逢社會動蕩,于是隱居山林,當了道士。B.鄭遨與道友李道殷、羅隱交情深厚,三人雖屢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潔之士。C.鄭遨隱居山林,但經常有詩稿散落民間,人們對這些詩稿珍愛有加,甚至把它們謄寫在絲絹上,作為饋贈佳品。D.張薦明與鄭遨同為當時著名的隱士,他曾喜好儒學,后來則一心崇奉道家學說,他認為道家學說對治國大有裨益!拘☆}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后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聞者益高其行。(3分)(2)遨嘗驗其信然,而不之求也。(2分)(3)高祖大其言,延入內殿講《道德經》,拜以為師。(3分)【答案】【小題1】C【小題2】D【小題3】C【小題4】B【小題5】⑴后來李振獲罪向南方逃匿,鄭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從此以后聽說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省”1分,“高”1分。)⑵鄭遨曾經察驗這件事,果真如此,卻并不(向李道殷)探求這種道術。(“信然”1分,“不之求”1分)⑶高祖很尊崇他的話(或:認為他的話很重要),將他請入內殿講授《道德經》,拜(他)作老師。(“大”1分,“延”1分,“以為”中“以”的賓語必須翻譯出來)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拘☆}5】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達到詞達句順。如(1)中重點實詞“得罪”和“高”(2)中的賓語前置“不之求”和(3)中的古今異義“以為”等,都是重要的得分點,必須翻譯準確?键c: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441007.html
相關閱讀: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清史稿?湯斌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吳漢何嘗殺妻閱讀答案
葉夢得《臨江仙?送章長卿還姑蘇兼寄程致道》閱讀答案
《隋書?皇甫績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