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黃簡
病酒心情。 喚愁無限, 可奈流鶯,又是一,花驚寒食,柳認清明。
天涯翠?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 倦倚東風,只憑好夢,飛到銀屏。
(1) 請從煉字角度,賞析“花驚寒食,柳認清明”句的妙處。(3分)
(2) 這首詞抒發了抒情主人怎樣的情懷?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0.(1)兩句用了互文和對偶的修辭手法,分明而嚴整。(1分)富有感情色彩和動作表現力的“驚”字“認”字,把一春郁悶,見花柳而驚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態活脫脫地表現了出來。這兩個極見精神的動詞是該詞的“詞眼”(2分)(修辭手法答到一點可給1分,答擬人手法不給分。未按所提供的角度分層作答的不給分。)
(2)這首詞抒發了抒情主人公在清明時節懷人思歸的情懷。(2分)上片主人公帶愁醉酒,心煩意亂,觸景生情,感慨時序驚心,特殊時節自己身在異鄉,無法與家人團聚。(1分)下片寫主人公望盡天涯的層層翠?,心中暗數著數不清的長亭短亭,懷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夢中與親人團聚。(1分)
賞析
這首詞中,主人公喝了悶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態(“病酒”即醉酒);黃鶯鳥的叫聲,本來是悅耳動聽的,所以博得了“流鶯”的雅號,可是對這首詞中的主人公來說,卻只能“喚愁無限”,聽得心煩,卻又無法封住那流鶯的嘴巴,真是無可奈何!
主人公的愁從何而來?細細想來,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為流鶯。傷春?倒有些相似!坝质且,花驚寒食,柳認清明”,光陰荏苒,逝者如斯,轉眼“又是一”!春光如許,復一,時不我待,觸景生情,感到時序驚心,慨嘆流暗換,從而“愁”上心頭。
當他望盡天涯的層層翠?,心中暗數著那根本數不清的“長亭短亭”,懷人之情油然而生,但天涯各一方,現實的現象不可能,絕望之下,只得象希望于夢中與家人相會。
“天涯翠?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是這首詞中最關鍵的句子,所謂詞心也。這一句揭示了全詞的抒情實質:鄉關之思。
“傷春”一詞,不知被古人用過多少次,其實,春本無可傷,可傷者往往是與春一樣美好的事物?偨Y一下古人的生活經驗,春天的本身雖無可“傷”,但它卻往往是人們感慨傷懷的誘發物。春天是一個懷人的季節,古人從這里選取題材,抒發感情,不知寫下了多少詩詞!
黃簡的這首詞,也是這樣。
黃簡的詞流傳至今的,只有三首,皆精于修辭,如《眼兒媚》:“打窗風雨,逼簾煙月,種種關心!薄队駱谴骸罚骸皧y成?鏡問春風,比似庭花誰解語?”煉字煉句的功夫十分到家,竟似“妙手偶得之”。
這首詞中,則有“花驚寒食,柳認清明”。這兩句的妙處,首先是如況蕙風所說:“屬對絕工”。這兩句都是同樣的“主謂賓”句式結構,花對柳,是植物性名詞相對,“驚”和“認”兩個動詞相對,“寒食”和“清明”兩個表節氣的名詞相對,分明而嚴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動作表現力的“驚”字“認”字,把一春郁悶,不覺時光飛逝,見花柳而驚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態活脫脫地表現了出來。這兩個極精當極富表現力的動詞,不經幾番錘煉,是無論如何得不到的,確實是這首詞的“詞眼”。乍見而“驚”,由“驚”而“認”,細細辨認之后,于是乎確認寒食清明已到,從而想到祖塋在焉的故鄉,鄉關之思油然而生,“淚眼問花花不語”的情態就出現了。作者選定寒食清明這種時節,也是不無考慮的。如上所說,這是一個祭掃祖塋的時節,最容易勾起異鄉人的鄉關之思;同時,這也是一個“斷魂”的時刻,往往是霧雨其蒙,雨痕,淚痕,冷冷清清。這種大家約定的、公認的氣氛,對全詞所要表達的那種比較低沉的鄉關之思,自然起到一種烘托、浸染的作用,這不能不說是作者的匠意所在。當然,這首詞的藝術精華,并不止于這兩句,但這兩句乃“詞眼”所在,確實為此詞生色不少,因此也就獲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516142.html
相關閱讀:《南鄉子?洪邁被拘留》閱讀答案及賞析
劉因《觀梅有感》閱讀答案及賞析
韓愈與劉方平《春雪》閱讀答案賞析
曹操《龜雖壽》閱讀答案及賞析-詩詞閱讀
春中田園作 閱讀答案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