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王孫 春詞
李重元
萋萋①芳草憶王孫②,柳外高樓空斷魂,杜宇③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注】①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樣子。
②王孫:本指貴族公子,此處指主人公的丈夫。
③杜宇:即杜鵑鳥,鳴聲凄厲,好象在勸說行人“不如歸去”。
8.作者精心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營造出什么樣的氛圍?(5分)
9.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與李重元詞一樣,都寫到了“斷魂”,它們所抒發的感情是否相同?試做簡要的分析。(6分)
【知識點】詞
【試題解析】1.營造氛圍離不開典型的意象。本詞選用的是思歸詩歌中常用的意象,如“芳草”“柳”“杜宇”“雨打梨花”。芳草的連綿不絕往往和相思的纏綿聯系在一起,柳枝是送別之時贈給丈夫的信物,此時看到,倍增相思。杜宇的啼叫聲聲聲催歸。雨打梨花,是暮春時的景象。這就營造了暮春時節思歸不得的傷感氛圍。
2.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中寫“行人斷魂”是因為清明時節,行人在暮雨中追思懷遠,思念親人,內心悲傷。本詞的女主人公,在暮春時節,登樓遠望,不見自己思念的丈夫回來,內心愁悶,因而“魂銷魄斷”。
【答案】
8.作者精心選取了芳草萋萋、楊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種意象。這些意象的組合營造出暮春時節令人傷感的氛圍。
9.感情不同,杜詩寫孤身趕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見家人,“魂斷”指思鄉之情;李詞寫閨中少婦登樓遠眺,不見行人,徒使魂銷魄斷,“斷魂”是思夫之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640330.html
相關閱讀:《南鄉子?洪邁被拘留》閱讀答案及賞析
韓愈與劉方平《春雪》閱讀答案賞析
曹操《龜雖壽》閱讀答案及賞析-詩詞閱讀
春中田園作 閱讀答案附賞析
劉因《觀梅有感》閱讀答案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