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元好問《秋懷》閱讀答案附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秋懷

(金)元好問
涼葉蕭蕭散雨生, 虛堂①淅淅掩霜清。
黃花自與西風約, 白發先從遠客生。
吟似候蟲②秋更苦, 夢和寒鵲夜頻驚。
何時石嶺關頭路, 一望家山眼暫明。

【注釋】①虛堂:形容自己租住的房屋空空蕩蕩,一無所有;②候蟲:蟋蟀等秋蟲。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宋金末元初詩人,曾在金朝為官,金亡不仕。本詩為寓居異鄉時做。

(1)簡析詩歌首聯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3分)
(2)簡要分析詩后兩聯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詩首聯從觸覺和聽覺的角度(如學生答“用擬聲詞”、“用疊音詞”的手法也可)寫了秋風秋雨,落葉清霜,渲染了一種秋天寂靜凄清(凄涼)的寒意,為下文寫秋思鄉愁作了有力的鋪墊(烘托)。(3分;手法1分,景物特點1分,作用1分)
(2)詩后兩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秋蟲的鳴聲比喻詩人的苦吟,以寒鵲的驚飛比喻詩人的驚夢,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懷鄉思鄉的孤寂愁苦情緒之深之濃。(4分;手法1分,分析1分,表達的思想感情2分)

二:
1.第二聯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悲秋情緒?請結合表現手法簡要分析。(5分)
2.尾聯中加點的“明”字是什么意思?據此請簡要分析詩人的感情變化過程。(6分)
【答案及簡析】
1.①表達了詩人因思鄉之苦而產生的時光流轉、人生易老的感慨和悲涼(2分)。②運用擬人和對比手法(1分),生動形象地說明菊花與秋風相約,又像往年那樣盛開,表現時光的流逝(1分);通過色彩鮮明的對比,說明菊花生機勃勃,詩人白發滿頭,表現其思鄉之苦(1分)。

2.①“明”是明亮、喜悅之意(1分)。②詩人的感情原本是愁苦的,前六句觸景生情,各種秋天的景物,秋葉、秋雨、秋蟲、寒鵲等使詩人倍感寂寞悲涼(2分)。在孤獨愁苦中,詩人不禁思念家鄉。雖然離家很遠,腳下是走不完的“石嶺關頭路”,但在想象中遙望家鄉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來,心中涌起溫暖、喜悅的情感(3分)。

【賞析】
首聯以涼葉蕭蕭、秋雨淅淅、寒霜清冽起興,烘托詩人悲秋的情緒——獨處于四壁皆空的租房,一無所有,只有凄涼的秋景為伴,該是怎樣的心寒意冷。頷聯和頸聯將詩人悲秋的情緒具體化。三四兩句運用對比和擬人手法,寫菊花仿佛和秋風相約,又像往年那樣盛開,而“我”這個漂流遠方的客人,卻比別人先長出了白發。“菊花”和“白發”,對比鮮明,色彩形成強烈的反差,金黃的菊花生機勃勃,白發的詩人未老先衰;“約”字將菊花擬人化,生動形象地表明時光流轉,周而復始,表達了遠離家鄉的游子更容易衰老的感慨和悲涼。五六兩句運用比喻手法,詩人把自己比作在秋寒中悲鳴的秋蟲,聲氣衰弱,一聲不如一聲,上氣不接下氣,經常在夢中被寒鵲悲涼的啼聲頻頻驚醒。尾聯詩人的情感陡然發生逆轉,在窮愁潦倒、寂寞凄涼之中,詩人不禁思念家鄉。雖然離家很遠,腳下的“石嶺關頭路”,不知何時才能走完,但在想象中遙望家鄉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來,心中涌起溫暖、喜悅的情感。全詩意境蒼涼,情感悲愴,但情感基調并不壓抑,結尾對家的向往,有柳暗花明之妙。較之許多格調低沉的同類題材的作品,這首詩的寫法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659564.html

相關閱讀:吳漢何嘗殺妻閱讀答案
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隋書?皇甫績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清史稿?湯斌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葉夢得《臨江仙?送章長卿還姑蘇兼寄程致道》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