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⑴開頭兩句對郁郁蔥蔥的翠柏的描寫起什么作用?
⑵⑴頷聯中哪兩個字用得最好,試分析。
⑶頸聯寫諸葛亮的業績,尾聯寫諸葛亮的遺恨,這兩聯寫出了作者懷吊諸葛亮時產生的怎樣的感觸和情緒?
(4)“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換成“盡”和“皆”,為什么?(4分)
(5)簡要分析“長使英雄淚滿襟”中“長”的表達效果。(4分)
答案:
⑴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和寂寞荒涼;二是襯托諸葛亮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⑵“自”和“空”最好。這兩個字巧妙地襯托了祠堂的荒涼冷落,碧草映階,足見草深,茂盛的草獨自欣賞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來這里。黃鸝隔葉,足見樹茂;黃鸝空作好音,無人欣賞。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嘔心瀝血締造的一切遺忘,同時還含有碧草與黃鸝并不理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更替這層意思。這兩個字使頷聯含意更加豐富。
⑶一方面是仰慕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業,有自嘆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則想到英雄尚且有事業未竟者,何況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4)不能。用“盡”和“皆”寫出的是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顯露的是欣喜愉悅的情感,不符合詩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現了詩人見滿院萋萋碧草,聞葉間數聲黃鸝,感嘆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涼的情感。(2分)
(5).一方面表現了諸葛亮的精神對后人影響深遠;(2分)一方面表現了詩人懷古傷今,深沉的嘆惋和感傷。(2分)
6. (1分)作為律詩,本詩用字精當,韻律和諧,就對仗而言,第二聯最為工整。
7. (3分)以下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D)
A、頷聯寫祠堂的荒涼空寂,看似寫吊古情懷,實際也是詩人在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慨。
B、頸聯寫諸葛亮的一生功業,贊頌其雄才大略和忠心報國,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聯的“英雄”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具有報國雄心、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詩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筆墨淋漓,感情深摯,充分體現了杜詩奔放飄逸的風格。
8. (4分)“丞相祠堂何處尋”中的“尋”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8、(1)“尋”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經心的信步由之,而是專程拜訪(2)“尋”為下面的詩句張本敘事,引出下面對蜀相祠堂的描寫(3)表現出杜甫對諸葛亮強烈的敬仰之情和對自己報國之志的感慨
9、蜀相開頭兩句對郁郁蔥蔥的翠柏的描寫起什么作用?
答:
環境描寫,總領全篇,從遠觀的角度由全貌著筆作概括敘寫,自為問答,詩人以近乎口語化的詩句點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環境。
10、《蜀相》頷聯中哪兩個字最為傳神?請簡要分析
答:
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次聯二句,寫祠廟荒涼之景,“自”、“空”兩個虛字是此聯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嘆碧草嬌鶯無人賞玩,顯出英雄長逝,遺跡荒落;二是惋惜連與英靈作伴的草木禽鳥不解人事代謝,不會憑吊那位偉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嘆息,流露出對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寫,過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來對諸葛亮進行評論與哀悼,便顯得前后緊密呼應,感情十分真摯強烈。
11、頸聯寫諸葛亮的業績,尾聯寫諸葛亮的遺恨,這兩聯寫出了作者懷吊諸葛亮時產生了怎樣的感觸和情緒?
答:一方面是仰慕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業,有自嘆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則想到英雄尚且有事業未竟者,何況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二:
1.了解詩人筆下的古人、古事、古跡是怎樣的? (作者"懷"什么"古")
2.把握詩人態度,歸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懷古中的態度、感情)
3.運用什么手法來表現?(特別要注意分析典故)
參考答案:1、首聯和頷聯寫景,點出了丞相祠堂(古跡),通過描寫祠堂、柏、碧草、黃鸝等景物,并用“自”和“空”,營造了寂寞悲涼的意境氛圍。頸聯和尾聯敘事抒情,寫了關于諸葛亮(古人)的三顧茅廬、平定天下、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2、作者的情感態度:(同病相憐型)詩人借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表達對其的稱頌、崇敬、仰慕之情,同時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借此抒發自己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
3、藝術手法:首聯設問,自問自答,點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從“丞相祠堂”寫起,而題為“蜀相”,寫祠堂是為了寫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欽敬。一個“尋”字突出了這種感情。
頷聯反襯,以樂景襯哀情,眼前的武侯祠,盡管碧草依然映階,黃鸝還在啼囀,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亂世,沒有了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無限的感傷和凄涼!對眼前景,思祠中人,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詩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頸聯、尾聯用典。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呈現自然的春色,
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
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
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賞析:
《蜀相》是偉大的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詩。
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后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托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概言之,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容量頗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將名垂千古的諸葛亮展現在讀者面前。后代的愛國志士及普通讀者一吟誦這首詩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不禁黯然淚下。
在藝術表現上,設問自答,以實寫虛,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結構起承轉合、層次波瀾,又有煉字琢句、音調和諧的語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嘆,余味不絕。人稱杜詩“沉郁頓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對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報國的贊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662681.html
相關閱讀:《清史稿?湯斌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隋書?皇甫績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葉夢得《臨江仙?送章長卿還姑蘇兼寄程致道》閱讀答案
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吳漢何嘗殺妻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