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之儀
清溪咽。霜風洗出山頭月。山頭月。迎得云歸,還送云別。不知今是何時節。凌?望斷音塵絕。音塵絕。帆來帆去,天際雙闕。
【注釋】: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的小詞。
上片寫景:有清溪,霜風,山月,還有在山月下隨風飄動的流云。一個“咽”字,傳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聲音;用個“洗”字,好象山頭月是被“霜風”有意識地“洗”出來的,這個“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潔。山高月小,霜風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給人以如置空谷,如飲冰泉之感!八L”句中,暗藏一個“云 ”字 :無云則山月自明,無須霜風之“洗 ”。換句話說,山月既須霜風“洗”而后出,則月下必有云遮。這樣上片結句中“云歸”、“云別”出現就不顯突兀。迎、送的主語是“山月”,一迎一送,寫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飄動的生動形象 !霸茪w”、“云別”兩句 ,又將“霜風”的“風”字暗暗包容句中。
云歸云別,烘云托月,使皎潔的山月,更見皎潔。上片寫景如畫 ,幽靜深美。著一“咽”字,以動襯靜,更覺其靜。
下片 ,詞人觸景生情,懷念帝鄉之感油然而生。
從“凌?”一詞看,李之儀寫這首詞的時候,蓋在太平州編管之中!傲?”,即凌?臺,因山而筑,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臺,并筑離宮于此,遺址在今當涂縣西,為當地名勝。李之儀在姑溪時,思想上是苦悶而消極的,且僻居荒隅,遠離朝廷,更見悲苦。但從結句的“ 雙闕 ”看,詞人仍未忘朝廷!半p闕”,古代宮門前兩邊供?望用的樓,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國事系于心頭,盼望朝廷下詔起用,故“望斷”云云,即是這種心情的形象反映 !疤祀H”一詞,暗示了詞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塵絕”則可見詞人的失望與悵惘。
這首詞在詞史上有其特定意義 。詞題明確揭出“用太白韻 ”,是為和李白《憶秦娥》而作。李之儀是北宋人,與蘇軾同時代,寫這首詞的時候,也不過是崇寧三年(1104)前后,這首和詞,全依太白《憶秦娥》韻,可見當時這首詞已流傳比較普遍,可證其作者是李太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1321315.html
相關閱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譯文注釋_《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點評_杜甫的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_全詩賞析
《出塞》譯文注釋_《出塞》點評_王昌齡的詩詞
《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譯文注釋_《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靜夜思 夜思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白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