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明代
作者:李夢陽
原文:
河外孤城枕草萊,絕邊風雨送愁來。一秋穿塹兵多死,十月燒荒將未回。
往事空馀元昊骨,壯心思上李陵臺。
朝庭遣使吾何補,白面漸非濟世才。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注釋
作者:佚名
①這首詩選自《弘治寧夏新志》(《嘉靖寧夏新志》《萬歷朔方新志》《乾隆寧夏府志》《乾隆銀川小志》《朔方道志》均收錄此詩)。夏城,此指晉時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時的都城統萬城(在今陜西靖邊縣北)。②河外孤城:此指夏城(統萬城)!度f歷朔方新志》作“河北孤城”。
③絕邊:極遠的邊地。
④一秋:整個秋天。穿塹:穿越護城河和壕溝。
⑤燒荒:古代北方守邊將士,秋日縱火燒野草,使入侵騎兵缺乏水草,無從取得給養。
⑥“元昊”句:元昊于年稱帝后,曾對宋多次進行戰爭。年元昊死,作者感慨往事空悠悠。
⑦李陵臺:李陵,名將李廣之孫。漢武帝時任騎都尉。天漢二年,率兵五千人擊匈奴,戰敗投降。李陵臺,指李陵的墓。宋代姜夔詩《李陵臺》:“李陵歸不得,高筑望鄉臺。長安一萬里,鴻雁隔年回。望望雖不見,時時一上來!泵麝惞б睹麇埂吩姡骸吧罋w殊俗,君王命妾來。莫令青冢草,生近李陵臺。”
⑧“朝廷”句:意思是說,朝廷派我前來,但我是無補于事的。這是作者的自謙之詞。
⑨白面:白面書生,詩人自稱。慚:羞愧。濟世才:匡世救民的人才。
相關內容李夢陽 李夢陽(-),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古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27802.html
相關閱讀:夜來熏風起,小麥覆隴黃_全詩賞析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晚晴 李商隱
《【雙調】大德歌 夏》譯文注釋_《【雙調】大德歌 夏》點評_關漢
夏詞 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