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曉至湖上 厲鶚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寫景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曉至湖上

朝代:清代

作者:厲鶚

原文: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彌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影。


相關內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出城天色剛破曉微明,站立水邊讓我心意稍微寧靜。水面泛起的薄霧彌漫開來仿佛與天相連。水中的葦草彎曲下來發出聲響,遙遠的青山如黛仿佛連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無。一會兒過后晨日初起,遠處三三兩兩的小舟泛在水上。怎么能夠學得野鴨一般,能去追逐那遠方的清影呢。

注釋
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彎曲。
③景:影。


相關內容
賞析

作者:佚名

  《曉至湖上》載于《清詩選》,是清代浙西詞派的代表人物厲鶚的作品。

  這首詩情感豐富。此詩用清涼的晨霧,清淡的遠山,清澈的湖水,清靈的野鳧,構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曉湖之景。表現了詩人平靜閑適的心態,愿象野鳧一樣回歸自然的情懷。從“人意靜”、“寒霧生”等語可以看出作者喜愛幽靜;“臨水”、“稍見初日開”等詞句則表達了作者親近自然之意;而從“安得學野鳧”、“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對自由暫不可得的惆悵之情。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是寫景名句。從表達技巧的角度看,此聯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以有聲與無影對比,近寫聽覺,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和景致的深闊;同時采用了對偶的手法,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相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奏優美,形象豐滿,層次分明,構建了開闊、淡雅、幽靜、清新的意境。


相關內容厲鶚   厲鶚(-),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南湖花隱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學家,浙西詞派中堅人物?滴跷迨拍昱e人,屢試進士不第。家貧,性孤峭。乾隆初舉鴻博,報罷。性耽聞靜,愛山水,尤工詩馀,擅南宋諸家之勝。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32241.html

相關閱讀:村晚 雷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_全詩賞析
非常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_全詩賞析
恰是江南好景致,落花季節又逢君_全詩賞析
采蓮曲 王昌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