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陳與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描寫月亮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朝代:宋代

作者:陳與義

原文: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注釋

作者:佚名

午橋:橋名,在洛陽縣南十里外。
長溝:此句即杜甫《旅夜書懷》“月涌大江流”之意,謂時間如流水般逝去。
漁唱:打漁人的歌兒。這里作者嘆惜前朝興廢的歷史。
三更:古代漏記時,自黃昏至指曉分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相關內容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臨江仙》詞大概是在公元年(宋高宗紹興五年)或年(紹興六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僧舍時所作,當時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歲。陳與義是洛陽人,他追憶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陽中舊游,那時是徽宗政和年間,當時天下太平無事,可以有游賞之樂。其后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陳與義流離逃難,備嘗艱苦,而南宋朝廷在南遷之后,僅能自立,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當他作詞以抒發此種悲慨之時,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筆調唱嘆而出(這正是作詞的要訣)。上片是追憶洛中舊游。午橋在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別墅在此!靶踊ㄊ栌袄铮档训教烀鳌倍,的確是造語“奇麗”(胡仔評語,見《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四),一種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宛然出現詞人心目中。但是這并非當前實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煙海的往事再現而已。劉熙載說得好,“陳去非……《臨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憶首’,府注‘一夢’,故此二句不覺豪酣轉成悵悒,所謂好在句外者也!保ā端嚫拧肪硭模┫缕鹁洹岸拍耆缫粔簦松黼m在堪涼!币幌伦诱f到當前,兩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無限國事滄桑、知交零落之感,內容極充實,運筆也極空靈!伴e登小閣”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進一步抒發悲嘆,而是直接去寫,作者想到國家的興衰自己的流離失所,于是看新晴,聽漁唱,將沉重悲憤的情感轉化為曠達之情。

  這首詞節奏明快,渾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見矯揉造作之跡。張炎稱此詞“真是自然而然”(《詞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淺顯,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學素養。彭孫?說得好,“詞以自然為宗,但自然不從追琢中來,亦率易無味。如所云絢爛之極仍歸于平淡!簟稛o住詞》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詞話》)。

  陳與義詞作雖少,但卻受后世推重,而且認為其特點很像蘇東坡。南宋黃升說,陳與義“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保ā吨信d以來絕妙詞選》卷一)清陳廷焯也說,陳詞如《臨江仙》,“筆意超曠,逼近大蘇!保ā栋子挲S詞話》卷一)陳與義填詞時是否有意模仿蘇東坡呢?從他的為人,詩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發。陳與義作詩,近法黃(庭堅)、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417584.html

相關閱讀:《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譯文注釋_《攤破浣溪沙?病起蕭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玉階怨 李白
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