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寫景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相關內容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詩寫于柳州刺史任上。

  時當二月,又處南方溫熱地帶,柳州早已是百花盛開、春色滿園了?墒且粓鲆馔獾谋╋L雨卻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這在過著謫居生活的詩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打擊。本來他還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內心憂怨的,而現實竟是這樣冷酷無情!哀涼的心緒觸發了他的詩思。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詩篇起句便直抒胸臆!盎虑椤迸c“羈思”,原本就有必然聯系。長年游宦在外,遠離故土與親人,旅途漂泊的艱辛,離親別故的悲怨,有誰能不動心動情呢?屢遭貶竄,此種心情理當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實地表現了作者這時候的特殊心態!盎虑椤敝嗯c“羈思”之深疊相撞擊著詩人的心扉,他要尋求解脫,而又無可奈何,在這種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書房,漫步庭院。而當他目睹了已經過去大半的春光以后,這種情緒反而愈趨沉重了!按喊肴缜铩保谜Z平淡而新鮮,寫出一種常人不曾,也不會有的獨特感受,的確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應的凝結品。“意轉迷”三字,則就“春半如秋”作承轉,極言意緒的迷亂煩惱。

  三、四兩句,偏重敘事描寫。說“山城過雨”,人們似乎還難于體味這場雨的份量和內涵,故后面緊接著補寫了“百花盡”三字。此雨非早春潤物之雨,它橫掠山城,下得大,來得猛,滌蕩萬物。此一句,遙扣題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實處,同時又引帶出末尾一句!伴湃~滿庭鶯亂啼”。柳州多檀椿樹,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無傷。但是經過這場暴風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葉落滿庭了。此等情景令詩人傷心,鶯啼之聲又格外增添了一重傷感情緒。那一個“亂”字,分明是詩人心煩意亂的精神狀態的真實反映。

  這首詩寫景肅殺蕭條。寫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濃之際反呈現百花凋零、榕葉滿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詩人一片宦情與羈思,其構思立意均不同常態,而其遣辭造語又極平淡。蘇軾《東坡題跋》曾就柳宗元的詩與陶淵明的詩作出評論說:“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內容豐富充實而字面卻略顯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實正是詩人苦心錘煉的結果,是詩歌創作藝術的極高境界。這樣的作品往往“發纖?于古簡,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相關內容評析

作者:佚名

  詩人就是當上述的在我之情與在物之境相會相融之際,寫出了這樣一首物來動情、情往感物的詩篇。詩的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轉迷”,正是彼來此往的交接點。而如果從詩的章法看,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轉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啟后兩句,從而在我與物、情與境之間起了綰合作用。

  當然,就對詩歌的要求而言,僅僅我與物會、情與境融是不夠的。這首詩之所以特別凄楚動人,還因為詩人所懷的在我之情不是一時的感慨、淡淡的閑愁,詩人所觸的在物之境也不是通常的景色、一般的物象。王士?有一組《秦淮雜詩》,第一首“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煙景似殘秋”,也是寫“春半如秋”。但王詩所懷的情只是感懷往事的一點惆悵之情,所觸的境只是風雨凄其的江南習見之境,兩者交織成篇,雖然也饒有風韻,不失為一首佳作,而在重量和深度上是不能與柳詩抗衡的。


相關內容柳宗元   柳宗元(年-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447503.html

相關閱讀:恰是江南好景致,落花季節又逢君_全詩賞析
村晚 雷震
非常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_全詩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_全詩賞析
采蓮曲 王昌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