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寫景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相關內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雁兒高飛,帶走了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
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后涼風四起,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

注釋
下榻:指留宿處。
行杯:浮杯,流觴。
回:回蕩,擺動。


相關內容
賞析

作者:佚名

  乾元二年(公元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時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陽時,寫下這首詩。

  詩人首先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痹狸枺@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帶。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陽縣西南。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痹娙斯P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把阋钚娜ァ,《文苑英華》作“雁別秋江去”。后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遠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并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吧姐暫迷聛怼币痪,想象新穎,有獨創性,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痹谠狸枠巧献∷蕖嬀,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這里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夸張地形容其高聳入云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蒙?中的幻景。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后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態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相關內容李白   李白(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西域碎葉城,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年病逝,享年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515359.html

相關閱讀:非常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_全詩賞析
采蓮曲 王昌齡
村晚 雷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_全詩賞析
恰是江南好景致,落花季節又逢君_全詩賞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