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東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全詩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寫景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出自北宋詩人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賞析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唐鑒賞辭典》這樣評析的《泊船瓜洲》詩: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到達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剎那就到。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以依戀心情寫他對鐘山的回想,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的活力盎然的風景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寄意。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信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覺得欣慰。他愿望憑借這股暖和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首創變法的新局勢!G’字還流露了詩人內心的抵觸,抒發了作者盼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宿愿,這種心愿,至結句始明確揭出!保绱藦娀紊蕘斫馕觥恫创现蕖吩姷脑娨,是很有代表性的。但這樣的解析,卻存在著無奈自圓其說的自圓其說處:詩人既想早日辭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辭官的主意,這二者如同水火,是難以相容的。也有論者斷言,詩人此次復出還政,堪稱春風自得,如獲至寶,那所謂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戀鄉情感,不外是虛晃一槍的矯情之詞罷了,是不可以當真看待的!按猴L又綠江南岸”,骨子里說的是對皇恩的感謝,是對新法實行遠景的樂觀描繪,是詩人內心的還朝施政喜悅的移情于景,詩的感情基調是歡樂的,樂觀的。

上述兩論,是從來解讀《泊船瓜洲》詩的論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該詩作為政治抒懷詩來解讀,是既不合乎詩人作詩時特定的際遇和心情,也不切合詩作本身建構的藝術形象的內蘊的!恫创现蕖窇且皇准儩嵉泥l愁詩,它的情感基調應是愁悶傷感的,是毫無輕松、喜悅、樂觀的色彩可言的。

詩人寫作此詩時,已是五十五歲的白叟了。多少年來,繚繞著新法舊法,朝廷上無休止地爭辯和攻訐,以致新法的推行非常艱巨。因此原來就有些消極思維的王安石,在閱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罷相的崎嶇遭受之后,心力交瘁,對從政發生了強烈的厭倦感。罷官期間,他曾寫下了很多描繪天然景色、抒寫閑情逸趣的詩作。對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擔從新起用,王安石曾兩次辭官而未獲準。因而他這次的上任,從心境上說,是十分委曲的。而在他上任當前,又屢次懇求解除宰相職務,并終于在復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償地再度罷相,重又回到家鄉江寧,過起了舒心適意的隱居生涯。從這次短暫的復出進程能夠看出,重新還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熱衷的,相反地他還把復出視為畏途而屢拒屢辭。不言而喻,在這樣的際遇心境下寫作《泊船瓜洲》,也就不免不在字里行間注滿憂郁、傷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未免錯誤行將闊別的家鄉懷有深深的留戀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會以“春風又綠江南岸”喻皇恩浩大,抒發什么如愿以償的為復出而驚喜的感情呢? 再從詩作自身看。詩的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情勢為全詩定下了憂郁、傷感的感情基調,清楚無誤地告知人們,詩人對復出還政并無如愿以償的喜悅,更無急不可待的熱切。相反,詩人還遠不達到京城,家鄉還未從視線中消散,心坎里就已真摯地發出了回家鄉的動機,這思鄉之情還不深切誠摯嗎?本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時”送我而還?仕途險惡,吉兇難測,那“何時”二字是詩人發自肺腑的一聲繁重嘆氣,蘊含了詩人對險惡仕途的擔心,對實施新法前途的顧慮。詩意憂思深切,格調也十分凄涼,是如聞其聲的一聲喟然長嘆,是詩人抑郁低沉心態的真實做作的吐露。

從結句定下的鄉愁沉重憂切的感情基調反觀,“京口瓜洲一水間”也不可能是在時間上強調船行之快來寫詩人心情的輕松高興了,它與“鐘山只隔數重山”一樣,都是從空間上強調家鄉的山山水水離此時旅次江北瓜洲的詩人距離之近。此時詩人“泊船瓜洲”,回想南望,那熟習而親熱的“京口”僅一水相間,“鐘山”也只隔數重山,真是近在眉睫。但空間距離上的近,卻反襯了詩人心理距離上的遠。因為家鄉雖如斯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實遠。而且跟著時光的推移,間隔還會越來越大,更何況這一去又不知何時能力回來,不知何時才干再見到這家鄉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還會更為達觀地想到,未來還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鄉。詩人在這里應用了以近寫遠、相反相成的藝術伎倆,委婉蘊藉地表示了詩人憂惋深切、無可奈何的傷感心情,展示了詩人心靈深處的宏大的失蹤感、孤單感。其實,一水長江,數重大山,相間相隔的空間上的距離也是很大的,詩人反以近寫之,也是為了強調詩人對家鄉的強烈迷戀,是流連忘返的思鄉愛鄉眷鄉之情的天然流露,又何來輕松愉快的喜悅心情呢?

正由于這首詩的宗旨是濃濃的鄉愁的抒發,所以詩的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個別論者所說的落在了對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繪上,它的語言重心不是“綠”字而是“又”字。而人們之所以特殊觀賞“綠”的形容詞用作動詞對春天美景的活潑形象、富有顏色感跟沾染力的刻畫,起因就在洪邁的《容齋續筆》所記錄的那一段喜聞樂見的煉字故事上。實在王安石在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寫江南春景之漂亮,他把詩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綠”字上,他要表白的是“東風”尚且有情,還曉得一年一度“又綠江南岸”,而詩人本人呢,卻不得不在“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分開江南的故鄉,違心腸重登仕途。這一去,前程吉兇莫測,不知何時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個“又”字,融情于景,切實是詩人滿心難以排解的無窮鄉愁的實在寫照。

恰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層層鋪墊作勢,結句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抒寫鄉愁的淋漓之筆,才瓜熟蒂落地直瀉出來,把鄉愁的抒寫施展到了極致。由此看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而是一首純粹的鄉愁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4658.html

相關閱讀:非常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_全詩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_全詩賞析
村晚 雷震
采蓮曲 王昌齡
恰是江南好景致,落花季節又逢君_全詩賞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