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盛唐詩人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賞析
這首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非常精美。詩人捉住春天的凌晨剛醒來時的一霎時開展描述和聯想,活潑地表白了詩人對春天的酷愛跟憐憫之情。
此詩不采取直接敘寫面前春景的個別伎倆,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觸和聯想,捕獲典范的春天氣味,抒發本人喜愛春天和顧恤春光的感情。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悟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示充斥活氣的春曉氣象。但人們由此能夠曉得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勤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景,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夸獎。恰是這可惡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天然地轉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當初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接洽詩的前兩句,夜里這一陣風雨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微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把凌晨蕩滌得更加明媚,并不可恨。然而它究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而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窮遙想。
這首詩之所以深受人們愛好,除了語言清楚曉暢、聲調瑯瑯上口之外,還在于它貼近生涯,情景融合,象征雋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5508.html
相關閱讀:《春光好?天初暖》譯文注釋_《春光好?天初暖》點評_歐陽炯的詩
雨晴 王駕
城上景色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_全詩賞析
《一叢花 初春病起》譯文注釋_《一叢花 初春病起》點評_蘇軾的詩
一庭春光宜人來,滿地落花紅多少片_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