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湖光秋月兩相跟,潭面無風鏡未磨_全詩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描寫風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出自唐朝詩人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賞析
這是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景致詩,清楚如話而象征雋(juan)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融合不分寫起,表示湖面的寬闊廖(liao)遠,這應當是日暮時候的氣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假如入夜就看不出兩者顏色的融會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安靜,由于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間澤黯淡的樣子。第三句寫眺望湖中君山蔥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方,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過細的描述,又有活潑的比喻,讀來饒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照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安靜、協調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跟的畫境。而且,仿佛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蕩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轉達給讀者了。接下來刻畫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扮R未磨”三字非常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驚濤駭浪的安定溫順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疤睹鏌o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濤不驚,湖光和秋月才干兩相和諧。否則,湖面暴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奈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遼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明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猶如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膀大腰圓的青螺,十分引人愛好。三四兩句詩設想豐盛,比喻適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相互映襯,井水不犯河水。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優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鞍足y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當初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寶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非凡的氣宇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外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罷了。舉重若輕,做作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天然的關聯表現得這樣親熱,把湖山的風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恰是作者性情、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應。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魄力,不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這是很難得的。只有真心察看,能力讀出這首詩的情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7536.html

相關閱讀:夜深 寒食夜 韓?
《南風歌》譯文注釋_《南風歌》點評_先秦無名的詩詞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_全詩賞析
浣溪沙?花漸凋疏不耐風 孫光憲
夏日三首?其一 張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