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青天有月來多少時?我今停杯一問之_全詩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描寫月亮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出自盛唐詩人的《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斯。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賞析
這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情。全詩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悠悠萬古,長存不變的明月,是永恒時空里的奇觀,經常引起人類的無窮遐思。前兩句以倒裝句式統攝全篇,以疑難句表達了詩人的這種困惑,極有氣概。詩人停杯尋思,頗有幾分醉意,仰望蒼冥發問道:這亙古如此的明月,畢竟是從何時就存在的呢?這一對宇宙根源的求索與迷惑,實際上是對本身的生命價值的思索和探尋,“停杯”二字活潑地表示出他的向往與困惑糅雜的情態。三四句寫出了人類與明月的奧妙關聯。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中以求永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卻依然用萬里清輝普照塵世,隨同著世世代代繁殖生息的人們。兩句寫出了明月既無情又有情、既親熱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征,蘊含著詩人憧憬而又無奈的龐雜心情。“皎如”兩句極寫月色之美。濃厚的云霧匆匆消失,月亮皎潔得有若吊掛在天涯的明鏡,散射出清澄的輝煌,照臨著朱紅色的宮門。詩人以“飛鏡”為譬,以“丹闕”、“綠煙”為襯,將皎潔的月光寫得嫵媚動聽,鮮艷奪目!暗姟倍洌杳髟碌囊钩鰰詻]來慨嘆時間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黎明隱沒于西天云海,如此輪回不已,塵世間便在其反復出沒中推演至今。兩句中既表達了對明月蹤影難測的驚奇,也隱含著對人們不知珍愛美好時光的深厚嘆惜。

“嫦娥”兩句馳騁設想,就月中的白兔、嫦娥提問,是詩人的第二次問月。白兔在月中年復一年地搗著藥杵,嫦娥在月宮里孤單地生涯著,到底誰來陪同她呢?在對神物和仙女寂寞運氣的同情中,吐露出詩人本人的伶丁高潔的情懷。“今人”兩句,在回環唱嘆中抒發人生有限而宇宙無限的感慨!敖袢瞬灰姽艜r月”,實際是在說“今人不見古時人”;“今月曾經照古人”象征著“古月仍然照今人”。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寶貴的性命倏忽即逝。結尾四句收束上文,進一步表白對宇宙跟人生的考慮和感嘆。古往今來的無數人們,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對著空中統一個永恒的明月,或者都曾有過類似的感慨吧!我只盼望在唱歌喝酒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縱情享受當下的美妙人生。人是一棵葦草,但卻是一棵能思維的葦草。詩人有感于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奈轉變這一天然法則,因而就更應該愛護今生的點滴時間,在霎時掌握永恒。結句雖暗含極樂世界之意,但總的基調依然是踴躍向上的,展示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廣闊襟懷。

全詩情感豐滿奔放,語言流利做作,極富回環錯綜之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懷方法,將明月與人生重復對比,在時光和空間的主觀感觸中,抒發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其破意上承的《天問》,下啟的《水調歌頭?明月多少時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沾染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7591.html

相關閱讀:《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譯文注釋_《攤破浣溪沙?病起蕭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
玉階怨 李白
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