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了解范圍:這本書談什么的?
1、學會給書做分類。你一定要知道自己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越早越好
最好在你開始閱讀前就知道。(不同的書有不同讀法)
理論性作品是在教你這是什么,它會經常出現(什么)“是”(什么)這樣的字眼
實用性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到,它會經常出現“應該”和“應當”,“好”和“壞”,“結果”和“意義”這樣的字眼。
2、找到一本書骨架,使用一個句子,或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3、為一本書擬大綱,將書中的重點章節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4、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如果問題復雜你應該能夠分成很多部分,或是不同主次,或是不同先后問題。
理論性問題
某件事存在嗎?是什么樣的事?
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或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存在?
或為什么會有這件事的存在?
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造成的影響是什么?
特性及特征是什么?
與其它類似或不同事件關聯是?
這件事是如何進行的?
實用性問題
有哪些結果可以選擇?
應采取怎樣手段才能獲某種結果?
要達到某個目的應采取哪些行動?
以什么順序采取行動?
當前條件下,什么事情是對的?
怎樣做才會更好而不是更糟?
在怎樣情況下這樣做比那樣更好?
分析閱讀第一階段運用四規則解答:整本書談的是什么的問題?
1)分類:這本書的種類或主題是?
2)概括:這本書主要內容是什么?
3)梳理:這本書用怎樣的結構寫?
4)總結:作者關注或想解決問題?
第二階段、理解內容:判斷作者的主旨,作者是如何寫出來的?
5、找出重要的字、詞,透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第一要找出重要單字,第二要確認單字最精確的意義
6、將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的主旨
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在哪里?
越重要地方理解越相對吃力。
閱讀的一部分本質是被困惑。
在困惑處慢讀,而不是感興趣處。
測驗你懂不懂一個句子主旨最佳方法就是”用你自己的話來說“
7、從最重要句子關聯中設法架構本書的邏輯
1)記住所有論述都包含了一些聲明,其中有些是你為什么該接受作者這個論述的理由。如果你先找到結論,就去看看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先看到理由,看看這些理由引導到哪些結論上。
2)要區別兩種論述,一種是以一個或多個特殊的事實用歸納法證明某種共通的概念,另一種是以連串的通則用演繹法來證明更進一步的共通概念。
3)每個論述都要有開端,一種是作者和讀者都認可的假設,一種是無法否認的道理。找出作者認為哪些事情是假設,哪些是能證實的或有根據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證實的自明之理。
有些書的架構比較松散,段落也比較零亂。你經常要讀完整章的段落,才能找出幾個可供組合一個論述的句子。有些書會讓你白費力氣,有些書甚至不值得這么做。
8、找出作者的解答,哪些解決了哪些沒解決
你跟作者有共識,并抓到他的主旨與論述了,現在看看:
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哪些解決了?
為了解決問題他是否提出新問題?
無論新舊問題哪些他知道自己沒解決?
分析閱讀第二階段運用四規則解答:作者是如何討論清楚這個問題的?
1)定義:本書各種名詞術語含義?
2)理解:本書作者想讓你關注的話?
3)邏輯:本書是怎樣推導出結論的?
4)答案:作者自己的觀點是什么?
第三階段、批判思考:公正地評價一本書,是真實的,有意義嗎?
必須能評論,提出批評,才算真正完成閱讀
最能學習的讀者,也就是最能批評的讀者。
9、不了解內容就沒有批評權
在你說出“我同意”“我反對”或“我暫緩評論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說:”我了解這本書內容了“
10、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當你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地辯駁或爭論
11、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做任何評斷之前,都要找出理論依據
1)公正評價書的技巧-如何贊同或反對作者
2)不要帶入主觀情緒去討論
3)好的辯論不會為假設爭吵
4)要能站在對方立場想一想
批評作者四思路
1)你的知識不足
2)你的知識有錯誤
3)你的推理不合邏輯
4)你的分析不夠完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udu/387995.html
相關閱讀:快速閱讀對身心健康有何促進作用
快速閱讀必須克服的10種不良閱讀習慣
高速閱讀必須克服的10種不良習慣
速讀的五大神奇作用
快速閱讀訓練入門-快速閱讀法